(二)在从严教育和管理党员干部,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纪不严问题的建设力度不够,审计执行力不强。与抓业务建设相比,在抓党性、党风和党纪建设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培养干部的创业意识、抓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缺乏为实现共同目标群策群力的态度,缺少良好、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得到调动,“有三气、无三心”——即有娇气、骄气、官气,无责任心、进取心、警惕心。
(三)职责定位不准,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揭露防范风险和维护安全的功用。厅领导班子还不能做到带领所有党员和干部,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前审计环境和需求,透彻研究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客观判断审计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审计是什么,审计为什么,审计怎么做等根本问题,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怎样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审计工作,让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维护国家安全、财政安全、金融安全、民生安全和环境安全等,还没有明确的思路。特别是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在工作谋划的主动性、系统性和抓落实的刚性上,离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保障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目标顺利实现方面还有不足。
(四)审计模式落后,工作机制和机构设置不科学,方向不清晰,不能有效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省办特区20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省审计模式却没有太多的创新,审计效力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审计仍在“单打独斗”,审计资源整合不到位,与相关监督部门的沟通不顺畅,成果无法共享,审计机关内部重复审计现象严重,资源浪费;审计监督严重滞后,仍习惯于“事后审计”,没能有效发挥审计机关的“预防、控制、问责”功能;审计工作的威慑力不够,“警示”作用不明显,审计监督制度作用发挥不充分。
(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扎根不够深,不能从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角度去研究审计需求,精品项目和成果不多,审计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于科学发展本质上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观念的理解,在口头上谈得较多,落实到工作实践上较少,在围绕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方面研究得不够深、不够广,审计的成果与群众的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围绕保障党委政府民生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来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审计产品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准,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一)“惯性思维、因循守旧”的思维问题束缚了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近年来,审计机关在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违规、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觉得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觉得现在还不具备在审计工作中全面体现的条件,还没有将审计工作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接轨,造成我省审计的前进步伐总是迈不大,迈不开,审计定位仍不明确,很多审计项目还是停留在传统观念和制度上,往往是就账看账,就审计论审计。结果就是胆子还不大,不敢突破固有思维、不敢突破固有模式、不敢挑战新事物;脑子还不活,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改革精神、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责任缺失、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影响了党性、党风和党纪。我省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监督部门,对实践科学发展观还缺乏执行力,对改革和创新的态度还保持着“无为也无过”、“隔岸观江火”的庸俗思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新环境不愿意研究,对新变化不愿意适应,对新要求不愿意执行,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作思路不理解,理解了不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也不做,没有真正的负起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害怕担当改革、探索、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对各种变化缺乏敏锐的观察和适应能力;同时,审计机关内部管理机制不科学,在人员的考核评价和任免奖惩工作上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审计干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不畅,干部出不去等原因,也影响了工作的活力,影响了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工作、主动学习的激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剖析材料审计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