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我国公民教育、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农村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全国农村初中辍学率2004年为3.55%,未入学情况依然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陈瑛表示,提升国民素质要齐抓共管、制度配套,对于“荣”要表扬鼓励,对于“耻”要坚决反对。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公民道德面貌、社会文明程度有大的改变。
●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
[目标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实现创新型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胡鞍钢说,“这将极大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
我国经济虽高速增长,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仅位居第28位。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条件下,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弱势地位。”周天勇表示,“由创业、创新、创造形成的活力亟待增强,这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周天勇建议,要积极鼓励创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目标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管理也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和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呈现上升趋势。
“本次全会提出的社会管理任务,目标清晰,具有前瞻性。”丁元竹说,“在以前基础上,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出的措施更加具体”。
周天勇表示,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等措施的实施,必定会营造出国家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标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我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式增长方式尚未扭转。
我国人均淡水量、耕地、森林、石油仅为世界的1/4、2/5、1/5、1/11;我国GDP仅为世界的4.1%,但所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却分别为世界的7.4%、31%、30%。
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在今年上半年仍继续上升。
“天蓝、水清,是每个人的愿望。”杨宜勇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基于此,“十一五”规划纲要已将单位GDP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设为硬指标。目前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准入标准正陆续出台。
●构建和谐社会: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目标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勾画和谐社会走向(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