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齐头并进。
先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入手,创造条件,逐步展开,同时把社会保险与救济救灾工作统一起来,扶持贫困户参加社会保险,提高他们战胜灾害,脱贫致富的能力。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理确定保障对象,对于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特别是无法定瞻扶养人口对象全部列入五保,对因病、因灾、因子女上大学、因残而造成家庭困难的,定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结合国家的低保政策,一年一批定期审批,由村级初审上报,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并依据农民基本生活(包括吃穿住)必需品的实际需求及政府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并随保障对象的实际收入的增长或减少,每年调整一次动态管理,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并对享受对象一年复核一次,对于低收入或无收入户随时纳入,对于收入超过低保线的随时撤换,做到保障资金使用,保障对象花名,享受标准按季向社会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农村稳定发展,消除不稳定隐患的最后一道安全线。对于五保老人,孤儿,以乡镇敬老院为载体,落实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保障和服务,保证他们的供养标准,基本达到当地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对于贫困及特困残疾人,通过建立镇村残疾人协会,了解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在能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时,实行定期救济,保证基本生活所求。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来源于一定的社会保险需求,而社会保险需求又是针对人们所遭遇的社会风险的,这种社会风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弱的。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使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老龄化带来的最大的社会问题,是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扶养问题,未来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增多,家庭的养老负担相对加重,从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的30年,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佳时机,是“黄金时代”这是因为社会养老保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积累,时间越短越被动,我们必须利用扶养仍比较低的契机,抓紧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好迎接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准备。当前利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坚持定政策、定方案、定人数,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投保数额的“四定”工作方针,采取把农村干部退休制度改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扩大投保的覆盖面,提高投保增长率等措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积极、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4、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农村发展极不平衡,收入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照顾到各方面的要求,应建立以我国法定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集体储蓄和家庭储蓄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救灾扶贫体系,优抚安置体系,老年人、残疾人保障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使政府财政拔款与发动社会筹集捐赠,家庭个人储蓄积累相结合的原则,走多元化筹资的道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安全网,使农村的社会保障有序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推动一方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和谐社会创新农村社保工作努力构建和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