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开放30年论文(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以上这些变化,都使改革的阻力和难度大大提高。新阶段的农村改革必须积极寻求方法论的突破,实现从体制机制创新向全面制度创新、从政策推进向法律规范、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逐步从原生态的“摸着石头过河”走向理性的“造桥过河”。
30年农村改革,从操作方法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摸着石头过河”,鼓励探索。二是“找船过河”,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步寻找带有规律性、趋势性的东西。三是“造桥过河”,把已经探索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固定化、制度化、系统化,更加科学、自觉地改革。这三个阶段互相交叉,没有明显边界。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要加强“造桥过河”的力度,许多试验探索应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比如,我们在摸石头时,找到了“一事一议”这条“船”,今天可以扩大船的容量,明确对跨村工程实行“一渠一议”、“一路一议”、“一圩一议”,并答应各地根据实际适当提高筹资上限,同时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完善下来,造好“一事一议”这座“桥”;又如建立三农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应逐步刚性化、制度化,今年中心一号文件中的“三个明显高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增强刚性约束;再如,劳动立法对集体争议事件应增强操作性。现在只有劳动部门的规章,对集体争议事件且只简单地写了一条,不能解决现实中的许多复杂问题,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近几年劳动集体争议事件暴涨,每年百人以上的事件就达数百起,占各类群体事件的一半左右。因此,只有强化“造桥”力度,才能改变目前改革中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动力机制失范、平衡机制失缺的“两失”问题。另外,在设计制度的“造桥”过程中,应引入经济学上经济人假定的原理,长期以来使用的“好人假定”的设计制度思路应予改变。
政府应从逐步放活政策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
30年农村改革,先后实施了“五次放活”。第一次是放活土地,推行“大包干”,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经营制;第二次是放活经营,废除统购统销制度,给农民以生产农副产品的自由;第三次是放活领域,准许农民“离土不离乡”,大办乡镇企业;第四次是放活空间,打破城乡户籍藩篱,准许农民“离土又离乡”进城务工经商;第五次是放活组织,给农民以组织权,让农民依法有序自主地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而眼下,政府可以放权的地方越来越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和谐社会农村改革开放30年论文(4)在线全文阅读。
农村改革开放30年论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