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企业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最重要方面。和谐企业,包括企业外部和谐和企业内部和谐两个方面。企业外部和谐主要包括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与政府、社会、环境友好相处,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等。企业内部和谐主要包括: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管理科学民主规范,以人为本、注重员工利益和发展,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稳定,安全环保及廉洁等。
国有企业内部不和谐的
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在企业外部和谐和企业内部和谐两个方面中,企业内部和谐更为关键。如果如果企业内部和谐,就能团结一致,克服外部环境的困难,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否则外部环境再好,企业也无法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内部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为:1.收入与分配的不和谐;2.管理的不和谐;3.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和谐;4.干群关系的不和谐;5.骨干人员过多外流造成的不和谐;6.安全环保方面的不和谐。
如何促进企业内部和谐
发展是促进企业和谐的关键。企业发展为企业和谐创造物质基础,从而能够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所以促进企业和谐,应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并处理好下述关系:
一、高度重视收入分配,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
企业内部和谐,关键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际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和谐。所以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特别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处理好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的关系。所谓外部公平,就是不同企业从事相同岗位工作的人员应享有大致相同的工资待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企业根据典型岗位的市场价格,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创造围绕市场价格上下浮动的工资体系。既有利于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员,更有利于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费用支出。从而缓解相似工作岗位收入差距太大的矛盾,减少由于攀比造成的不和谐。
所谓内部公平,就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收入的公平。在人力资源市场化不发达地区,或人员流动性较小的企业,内部公平比外部公平更重要。内部是否公平或者大多数员工满意,与企业薪酬设计的科学性和企业的价值观关系密切。系统科学的工资体系及企业员工价值观的趋同,是企业分配原则能够被员工认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基础。多数意见来源于价值观的不同,应逐步加以引导。首先应加快市场经济观念的引导,尤其是竞争性行业的大部分岗位的价值越来越市场化。其次应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的挂钩关系。
二是处理好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的关系。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只有十几年,对于工作二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对老员工适当地照顾,这是体制改革必须支付的成本,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应有这个意识。新老员工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了,很大程度企业就和谐多了。
三要关爱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体现。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的同时,积极发挥福利费和各类救助资金的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另一方面,也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凡是三者处理好的企业,都是改革既积极又稳妥,发展也较快,稳定情况也较好。如果没有处理好,改革很容易走回头路,反而欲速则不达,并影响人们对改革的信心。推进改革时,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另一手抓观念转变和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注意在系统性、配套性上下工夫,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在维护稳定时,要“两靠”,一靠政策和制度,坚持原则,努力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二靠真情,把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与真情体贴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努力化解矛盾。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就应预见矛盾,并适时制定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矛盾,是推进改革应该重点策划的工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企业文化如何促进国有企业和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