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的文化资源丰富,影响深远。自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就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女娲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里的文化形态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直到明清时的湖广大移民,不同地域的人们汇聚到这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使安康的文化兼融南北之长,并存东西之风,表现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鲜明特色。这里有着近1600年龙舟竞赛史的龙舟文化,南北杂揉、品种繁多、影响深远、特色独具的民俗文化,因茶道、茶艺、茶品而闻名于世的茶文化,以汉江号子、紫阳民歌等众多的地方民歌为基本内涵的民歌文化,由女娲神及其精神沿袭、传承和发展而来的女娲文化,集历史传说与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八仙文化;有着因历史名人及其精神提炼、发展而形成的“三沈”文化、鬼谷子文化,以自然风光、山水景观与人文精神组合统一的八景文化、旅游文化,以地域、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的“太极城”文化、子午道文化、边城文化,以及把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现代人文思想、中药理念相结合而形成的药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安康的先民们在世世代代的辛勤耕作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发展而来的,是安康人民团结友爱、纯朴厚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历史文化经过相互吸纳、碰撞、交融和借鉴,既融于汉水文化这一体系之中,又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形成安康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根据安康绿色文化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各县区自身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市委及时提出了“一县一品”的绿色文化建设思路,即在安康“绿色文化”建设中,各县区都要努力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内涵,精心打造集中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绿色经济”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和声势,在全市各区县形成遍地开花又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一系列地方文化节庆和文化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安康的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绿色文化”建设中,既要“百花齐放”,每个县区都要有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又要“万紫千红”,各县区在主品牌下还应该有若干个支撑点;还要“硕果累累”,在“绿色安康”总体框架下,创造、发掘、提炼出众多的文化成果。
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探索和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县一品”的绿色文化品牌,并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反响。从资源优势上讲,有汉滨的龙舟文化、紫阳的茶文化、岚皋的生态旅游文化、镇坪的药文化;从人文优势上讲,有石泉的鬼谷子文化、平利的女娲文化、汉阴的“三沈”文化;从区位优势上讲,有旬阳的太极城文化、白河的边城文化、宁陕的子午道文化。这是在安康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绿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也是安康的形象和“名片”。当然,有些文化品牌尚在形成和探索的过程当中,如白河的边城文化、宁陕的子午道文化等,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和发展。
四、安康“绿色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根据时代发展对“绿色文化”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和赋予的新的内涵,结合安康的资源状况和文化背景,全市今后的“绿色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绿色安康”为目标,以繁荣群众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挖掘时代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形成“一县一品”的特色文化格局,使其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前导作用。
适应这一要求,安康今后的“绿色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深入研究、发掘汉水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独特品牌个性,集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避同趋异,做奇做亮,形成独树一帜的县域文化品牌。二是重视历史人文信息,搜寻古迹,挖掘方志,追根朔源,从沉淀的历史信息中发掘潜力,开发和创造人文景点。三是借助名人效应,发掘传统文化,依据名人史料、神话传说,提升地域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扩张力,满足旅游审美的深层需要。四是科学考察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探访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形象地再现各种诗文、格联、碑刻,对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进行包装整合,实现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的最佳结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浅谈安康绿色文化建设(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