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的探讨
近几年来,以“脱钩、分类、放权、搞活”为基本思路的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在不断增加,各地先后探索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显得不够合理和相对滞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我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必须进一步冲破瓶颈,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健康、有序发展。
一、事业单位改革将会遇到的障碍
近几年来,我县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
1、保障制度不健全将制约着改革的程度。我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从1993年开始实施,目前参保范围为差补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保单位近四百个,参保人员五千余人,实行“全额结算、差额缴拨”的征缴结算办法。但由于财政困难,历年来财政累计欠费近六百余万元。目前,自治区尚未出台有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的规定,如果仍采用原来的参保办法必将对我县的财力状况提出严峻的考验。
2、改革资金的缺乏将制约着改革的进度。我县属经济不发达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之一,不少事业单位虽然名义上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实际上财政上并不拨钱,而不少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经济效益欠佳,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现在将要改革时,竞争上岗人员就需要补缴养老及其他保险;内退及退休人员需要支付离退休费用;被分流人员需要支付置换金等,这就需要大量的改革成本,而被改革的事业单位大多资金不太充足,虽有部分资产,但变现难度较大,或虽可变现但缺口较大,这就给事业单位改革带来了资金瓶颈,其主管部门在事业单位有钱时就拼命地想收,但在事业单位改革成本不足时则不闻不问,推给政府,推向社会。
3、人员分流难制约着改革的速度。人员分流问题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大难点,从现实情况看,事业单位的人员大多数不愿被分流,这是因为:一是事业单位有着稳定的收入,从我县将被改革的事业单位情况看,虽大多数是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工资(包括浮动的津贴)都是按时发放的,且事业单位的工资不仅比企业工资要高,而且比行政机关的也要高,也可算得上是一个“铁饭碗”,而一旦被分流,工资收入最起码要打折,甚至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事业单位复杂的人员关系也决定着分流难。事业单位的人员关系相对比较复杂,能进事业单位的,除急缺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很多是凭关系、托人情进来的,不管分流谁,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三是事业单位现有的人员结构也决定着分流难。从目前人员分流的办法看,主要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来进行,但从事业单位现有的人员结构情况看,年轻的同志有知识、有技能,大多数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年老的同志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跟不上形势,如果竞争上岗,明显处于劣势,属于被淘汰的对象,但这些老同志大多数是本单位的元老,甚至是创始人,曾经对本单位作过很大的贡献,现在年老了,将之分流出去,于情于理又说不开去。从现行的人员分流政策来看,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来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的安置制度,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单位往往缺少改革成本,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人员分流难以到位。
二、事业单位的的改革方向
事业单位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解决现有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但改革的方向不是也不可能取消全部事业单位,重点在于调整和规范。而调整和规范的重点是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1、合理分类,为事业单位改革奠定基础。根据国家关于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要求,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业务性质、功能定位和经费预算管理形式,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管理类、社会公益类、生产经营类三大类,并明确三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方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县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的探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