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运行安全及对策(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会计电算化安全策略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正在逐渐好转,基本完成了手工会计记帐向电脑会计记帐的转变,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推广和应用,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充分发挥会计在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和管理的作用,这也是会计电算化行业中一项值得思想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建立健全电算化制度,规范电算化安全管理
为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安全、准确、合法、可靠,规范、合理、健全的制度管理是最基本的保证。针对电算化系统,必须对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电算化工作的需要,整章建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定严格的控制制度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的日常维护
电算化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活动,对不同的会计软件在可用性、安全性上进行比较,选择适合本单位核算与管理要求的会计软件,并根据软件性能要求选购与之运行环境相适应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在电算化运行阶段,电算化安全控制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程,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制度化管理,就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硬、软件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网络化的单位还应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者还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当然单位在制定这些内部管理制度时,应充分体现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障,制度制订后还需要重视并倡导制度在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2)安全运行技术保障。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算化操作人员要善于运用软件的对经济业务的控制功能。成熟的财务软件对输入的数据具有校验功能,如总额控制校验、数据平衡校验、重复输入校验,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只要对该功能启用就能发挥作用,但要经过必要的授权,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二是建立多级备份与恢复机制。系统备份与恢复机制的目的就是防止系统瘫痪,提高安全性,保证在意外情况下有快速自救能力。要善于运用先进的安全保障设备和措施,建立多级备份和恢复机制,会计电算化开展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分层次的采用多种备份方,发生故障时,保证在一般故障出现时,服务器系统的不停顿工作,瞬间恢复。三是加强系统的防病毒入侵工作。尽可能做到财务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控制病毒源,及时更新防杀病毒软件,充分运用加锁存储设备,加强磁盘读写控制。网络环境下除防病毒措施外,还应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网关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
三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监督与管理
必要的监督将会促进管理制度执行水平的提高,电算化工作也不例外,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维护人员的监督。主要是监督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性能是否降低,有无病毒存在,指导操作员操作,检测数据的完整性。②电算化主管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是监督操作人员有无违规行为,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监督系统的运行质量。③电算化单位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单位领导应把电算化工作作为本单位管理的重要部分,单位领导要加强本单位的电算化监督,经常听取单位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工作的意见,支持电算化及安全管理工作。④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监督电算化单位的电算化组织实施情况、管理状况、安全措施情况。要把电算化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电算化的安全性作为评价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组织电算化单位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组织行业精英专业指导电算化安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会计电算化运行安全及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会计电算化运行安全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