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模式与公司治理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完善公司治理,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
(一)公司治理的全球趋同及我国应采取的态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资本的全球化,公司治理已成为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因此,研究和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经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全球化背景下制度的竞争与优胜劣汰,使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呈现出强烈的趋同。
公司治理的趋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公司治理机制将向一种混合模式趋同。为了克服自身治理机制的弊端,近年来,两种典型的治理模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趋同。20世纪80年代以后,重组等过火行为,尤其是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报告舞弊案的发生,使英美对其公司治理进行了改革,把目光转向公司内部,要求独立董事发挥更有效的内部监督作用。借鉴德日模式,注重“用手投票”的监控作用。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日公司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等市场因素对公司治理的有效作用,开始借鉴英美治理模式,注重“用脚投票”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美和德日这两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正在朝着趋同化的方向演变。但是这种趋同仅仅是相对的,各种模式的公司治理不可能完全趋同。
公司治理属于制度范畴,它直接受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公司治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因而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绝对完美的公司治理模式,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危险的,因为它不符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我国现行企业制度的实践已有多年,目前所实行的“全流通”或“股权分置”战略,其目的在于解决内部治理中的国有股代表“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培养和发展外部治理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和适合中国国情的激励机制。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及其发展趋向
要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协调,又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完全适应,既能积极发挥各子模式的独立作用,又能充分体现整体功能和中国会计特色的中国式会计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不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财政部在1995年12月15日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会计模式导向的确定、职能的发挥及模式各个要素和各个环境的运行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依照笔者的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一是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应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存的“融合观”;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会计目标也将与时俱进,呈现出一个由“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动态演变趋势,最终实现国际趋同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二是鉴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比较严重,当前应在保证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其相关性;三是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和监管,发挥独立董事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四是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五是在强化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的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监督的力度;在发展注册会计师的同时,针对我国企业内部管理薄弱的现状,还应该重视管理会计和注册管理会计师制度的建设,发挥管理会计的评价、鉴证、监察与督促作用;六是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实行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会计模式与公司治理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会计模式与公司治理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