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模式与公司治理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的内在关系
(一)现代公司是会计模式产生的基本动因
会计模式作为一种标准形式,是一国或地区会计实践活动的一个范式,是以现代股份公司为基础的。在古典企业生产组织时期,由于两权合一,会计作为一种单纯的技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使用何种会计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都是所有者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更不存在审查的问题;会计方法也是在民间自发产生,然后不断流行,最后形成约定俗成的会计惯例,这种会计惯例既不统一也不具备强制性。到了现代企业生产组织阶段,在以有限责任为基础的现代企业中,为了保护债权的利益,企业资产和收益的计量与报告必须可靠,以使债权人作出正确的贷款决策。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必须且及时了解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情况、会计计量和报告方法必须前后一致、真实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包括“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来表达自己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会计模式就逐步产生了。
(二)会计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会计是联结权力和利益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要看委托方和代理方信息掌握的程度,即耍尽可能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以使所有者、债权人等掌握更多的信息。企业(公司)作为一个契约的结合体,它包括签约、履约、计量、评价以及再签约这一系列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计量和评价的工作是由会计来完成的。会计作为一个信息控制系统,它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作为一个合约结构得以运行的关键一环。它通过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的揭示,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从而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一个有效的信息控制系统,包括审计在内,能把责权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其效率,从而促进公司的正常运转。正是因为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地位,因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和会计模式,是促进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
(三)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模式
会计模式是在现代企业(公司)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同,所产生的会计模式也就各具特色,具体体现在会计模式各构成要素的差异上。
以外部治理为主导型的“英美治理模式”,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其会计模式的选择是:从会计目标要素来看,由于其资本来源分散,社会化程度高,分散的股东无法对公司决策施加有效的影响,财务信息对他们的作用就是决定手中的股票是去还是留,通过股票市场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决策,这样会计目标就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从会计管理体制看,因为利益主体的分散化和社会化,会计管理体制多选择分权方式,在会计规范的制定上以灵活的会计准则为主,并由多方利益成员共同制定。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和预测价值。它同会计提供决策有用性的目标相联系。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在揭示范围上要广、程度上要深,目的在于提供充分、明晰的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人的投资决策需要。从会计监督体系来看,该种模式的公司,其控制权掌握在经理人手中,又无法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便依赖于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来保证。
以内部治理为主导型的“德日治理模式”,主要依靠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对管理当局进行监控。其会计模式应该是:由于公司资本来源相对集中,所有者可以随时通过对经营者业绩的了解采取有效的措施,即采用“用手投票”的方式决定经理人员的去留,参与决策,这样会计就以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为基本目标。在内部治理为主的公司中,从会计管理体制来看,因为利益主体相对集中一些,易选择集权的会计管理体制,即在会计规则的制定上,以政府为主;在会计规范的形式上,以统一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为主。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看,更注重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验证性,这也同其反映受托责任、强调揭示过去经理人员的实绩相关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会计模式与公司治理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会计模式与公司治理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