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南京市分级诊疗工作推行缓慢的原因分析
南京市目前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分布不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分级诊疗多根据各级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进行分级,使病人在基层社区医院,中层区县医院和高级省市医院中流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然而这样的设想受到医疗机构自身的限制,基层社区医院多依赖政府的差额补贴,而经费不足致使基层医生素质较低,仪器设备老化严重,误诊率高,病人的信赖度低。中级医院医术水平相对不高,且由于盈亏自负的财政政策,为减少病人流失,协助病人转院时态度消极。大型省市医院作为全市,甚至全省的医疗顶尖机构,接受大量的疑难重症病人,床位紧张无法办理住院的同时也加重了门诊费用,使病人无法顺利上转。
2.2政策可操作不强,落地困难
目前南京市已出台的多项专项法规,大力推动医改。其中不乏对基层首诊以及双向转诊的明确规定,如城镇医保居民强制社区首诊,发展医联体,缩减大医院门诊,增加基层社区医院的人才引进等。然而,作为一项新兴的改革,政策中仍有些许不足,大部分文件原则性过强,而操作性弱,缺少对双向转诊的转诊模式、转诊标准、转诊的流程和对双向转诊的监管措施等的明确规定。缺少统一的转诊标准和流程,无法确保双向转诊机制规范的进行;缺乏明确的政策约束,上级医院对于下转患者的积极性较差,势必会引起下转动力不足。所以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和不健全将会影响到双向转诊机制的顺利运行。
2.3缺少社会客体的监督
市、区卫生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城市医院中未设有专门的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管理人员,缺少了社会客俸对首诊与转诊的监管,使诊疗机制未能及时确立多维度的监管主体。此外,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无法统一,对首诊与转诊的监管指标也难以确定。同时因监管缺乏针对性,医疗机构内其它部门均设置考核日期,而对首诊与转诊却没有定期的考核以确保机制有效运行。
2.4未通过多手段政策综合报销
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根据南京市职工医保报销标准,二级医院的起付标准500元,个人自付比例3%;三级医院起付标准1000元,个人自付比例7%。以住院总费用16000,个人自理费用950元为例,两者差距1047元,占总医疗费用的6. 54h。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扣除价格因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 4h。两者相较,可以看出目前南京市的分级医院收费并没有拉开明显差距,体现不了基层医院在节约医疗费用方面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难以凸显,硬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患者出于对不熟悉事物的从众心理,更多选择直接到大医院就诊,导致双向转诊难以开展。
3国外分级诊疗的启示
国外分级诊疗的起源较早,在1945年,英国就出台《国家卫生服务法》并于1948年建立国家卫生服务体系,随后建直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法律体系,完善了全科医生制度,促使了转诊制度的产生。二战后,经济逐渐恢复,各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使得世界人口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医疗资源配置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双向转诊因其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最大化的配置的特点,受到了各发达国家的广泛青睐。
3.1美国的分级诊疗
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是通过市场以分配医疗资源的。联邦内的整体医疗服务资源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由家庭医生组成;第二个等级是有各种形式的公立、私立医院组成。家庭医生的主要行医场所是其私人开班的社区服务医院,这样的基层医疗单位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该医院所在社区的居民的日常健康咨询保健和初次疾病诊断;能提供更高级别的诊断和治疗服务的是专科医生医院。在整个医疗诊断过程中,保险公司扮演了市场的“无形的手”的角色。美国的医疗保健管理体系由医疗保险计划方(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机构)双方共同进行,通过经济刺激及各项条款调控供需双方。在美国,大约有42%的人通过雇主购买保险,10%的个人独立购买医疗保险,还有47%的国民使用公共医疗保险计划,这显示出医疗保险在美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所有的犬型企业都会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雇主可以通过为员工单独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提供医疗保障,一方面可以作为员工福利,另一方面也能抵免税收,减少企业开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南京市分级诊疗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