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内容立足于传统又结合现实
大部分慕课内容与线下一致,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但也有围绕单一主题深入挖掘,如项目成本管理、会计史等。还有涉及专门行业,如餐旅会计学、法务会计、并购会计等;及作为专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如ACCA预备课程。这些在线下向特殊对象讲授的课程通过线上方式让更多学习者获取资源,利于推动“财务十行业”发展,并为跨领域需求提供知识储备。
2.5课程开展和管理方式变化不大,但具有互联网特征
以本土开发的19门为例,学习时间一般安排为8周16周,周安排为2 5课时,与线下安排相似。根据披露的教学安排,主要涉及专业知识讲解和分析,仍采用常见讲授式,将内容以课件、文本及视频方式进行展示。课件与线下无区别,但考虑在线学习特点,文本通常简明扼要,视频通常每段不超过20分钟。考核方式也由平时、期中及期末构成,同样包括以客观题为主的作业。通过平台可开展在线讨论、答疑、资料分享,实现对课程时间精确掌控和量化考评“无纸化”操作,便于界定成绩级别。学习者也可随时了解进度完成目标获取学分和取得课程完结证书。
2.6教学与技术“集成创新”,实现资源大规模分享
李晓明( 2016)认为慕课是由主讲教师负责,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以讲课短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邮件及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有一定时长的教学过程。慕课集合传统教学环节及在线互动支持,如通过讨论版及时答疑、通过外部链接资源分享;从教学过程管理还可实现“大数据”收集及资源大规模分享。慕课由于不受地域时间限制而受益者众多。根据平台显示,清华大学的财务管理听课者超过12万,北外会计学原理、哈工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中会及福州大学财务报表编制等课程参与者破万,其余课程也有千人规模,这是线下无法比拟的。数据不仅能反映课程市场需求和有用性,也可为教学效果提供信息。课程组通过问卷设计获取反馈。事实上,大部分在线课堂都设置反馈环节,“大数据”为传统教学活动提供飞跃助力。
3 慕课平台财务类课程开展评价
结合前述现状及国内就该主题的相关探讨,认为财务类慕课在互联网发展与教育实践交叉背景下的改革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3.1 建设目标不明确
慕课定位于线下“替代”还是“补充”,使用者定位于本专业还是普众,这些未在课程说明中予以解释。对于高校来说,现行课程不一定是依使用者需求而建,更可能依赖于建设难易程度,这导致多方开发者利用同一资源提供重复内容,未能达到资源最优化。本土1 9门中会计学基础5门,中文授课的4门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要通过对开课学校选择及试听来作出听课决策。相较而言,ACCA课程因其与专业证书直接挂钩的明确目的,使得开发者学习者一目了然。
3.2 建设框架或展示框架缺失
财务类课程学习应存有循序渐进过程。在线模式给予非专业者接触财务知识机会。但在线体系框架缺失给学习者带来“信息超载”下选择性冈难,使之不能迅速获取资源。而且非专韭者甚至是专业初学者对于“财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一些名称类同但内容不同课程无法区分,更不用提按循序渐进方式学习。框架缺失也会引发资源开发利用同质性,虽平台可对课程标签,但统一框架缺失使得这种分类存在随意性、缺少科学性。
3.3 课程制作成本考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高等教育财务类慕课开展评价(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