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浅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一)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为以下3点:第一,上级单位又或者财政部门核拨专项资金之前,缺少项目资金论证,因而专项资金把关不牢导致资金与需要办理手续的项目严重脱轨。第二,资金分配应具有严谨性与精细化,不能由于资金分配随意而影响财政体制分税制的执行,也不能出现专项资金被私人挪用的情况。第三,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沿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传统核算方法,在资金与经费申请时,有一定比率的增加经费申请与资金申请的金额。同时,也存在上级主管部门挪用经费的情况,导致预算编制丧失其原本意义。
(二)资金管理方面
专项资金可针对性专项核算部分预算支出,对于资金使用率的提高与专项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很有帮助。若专项资金管理出现了问题,则加重财政负担,财政资金效益得不到体现,财政宏观调控也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预算外资金对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财政收入有直接性影响,该资金完全分离于财政预算资金,但是分流收入未相应的分流财政支出会导致“财政供养”。根据资金平衡来分析,预算内资金出现紧缺,以及预算外资金过于宽裕都是目前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三)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资产重复购置与随意购置,也是资产管理方面最为突出与最严重的问题。将闲置的物资与设备按价化给企业与单位,通过赊销的形式出售库存物资,都严重影响了各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平衡性与公平性。无法合理配置资产,不能及时结算,长期挂于应收款账户形成呆账,都导致资产利用率降低。(四)账目管理方面管理原始凭证不能及时制度化与规范化,改革进展慢。非经营性和不计成本盈亏的事业单位中,除了虚假账本数据,还有原始票据信息与内容失真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会计信息核算不规范,以及会计信息失真。三、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措施(一)构建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可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起带头模范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时必须要加强管理者的科学化,精细化的意识观念。首先,就要树立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其次,管理者要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具体要求发挥好,监督好。参照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概念,将事业单位管理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深化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通过管理意识的提高带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定期培养事业单位管理者精细化与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完善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中项目经费与日常公用费互相挤占的原因是经费核算标准未得到优化。想要切实完善单位的预算定额就要对预算编制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完善预算定额,对每一项的经费支出都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减少经费挤占现象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制定预算定额。
(三)加强会计制度管理每一个事业单位都有一个严谨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严格的按照会计相关的程序和规定来实施,更进一步的明确各项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发挥会计系统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单位会计系统的控制,对财务管理每一个工作内容加以明确,同时制定相应的标准工作流程。事业单位的岗位中相关人员都必须要严格的按照会计法规设置,并根据会计中每个不同的岗位内容及时的的完成工作需要,为单位的内部经营与管理需求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和决策的依据。此外,共创和谐与科学的工作制度,鼓励各部门共同参与财务控制形成相互制约,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四)成本核算细致化事业单位不断深入改革,有些事业单位逐渐变成盈利性的单位,像这种单位必须要对财务管理工作更细致化管理。虽然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本质目的不是盈利,但各项活动的开展势必产生了成本与开支,同时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成本。因此,为了减少开支,就要运用科学成本核算制度,控制成本支出,提升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此外,应找出财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
(五)完善预算批复工作将批复工作进一步精细化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批复工作的完善。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杜绝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徇私舞弊、贪污腐化等现象的发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制定定额的标准之后,还要严格按照标准的预算来执行。将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监督等工作分开进行,同时严格核实财务业务处理程序与员工薪酬,实现集中核算,可避免财务管理中员工占用经费的情况。此外,还要明确区分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