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展的三期“勤会班”教改实践项目就是第二环节中的校外实训项目,其育才宗旨是培养企业需要专业方面会干、能干的会计,工作态度方面勤快、可靠的财务人员。通过三年的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的综合实训改进如下:3.1开展多样化“校企合作”形式,真实岗位实操,提高教学质量
现有的校园内模拟性实训的实践教学形式无法满足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多样化“校企合作”的形式,签订详细合约,避免商业机密、保证学生安全、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实习,处理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往来,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勤会班”先后与苏州众勤会计师事务所、苏州金融财务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合作,使学员通过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会计、审计等实务操作,以及四个月的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工作,走出书本,走人企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学习会计知识、掌握会计工作规则、培养岗位适应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财会专业的教师,面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不仅需耍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更需要相应的财会工作经验,能够将现实企业经营中会计处理以及营运状况分析等应用到课程讲解中。
“勤会班”项目一方面与企业合作,让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同时,到公司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进修、培训与相关工作,提高会计从业实践技能并运用到以后的教学指导中。另一方面,学校在后期理论知识相关章节的教学中,针对性地聘请企业中的相关会计师、审计师进行讲解或开展讲座,让学生进一步对实训实习中涉及的公司经济业务进行巩固提升。同时,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关系“亦师亦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可就专业、就业问题进行咨询与讨论,开拓学生思维。
“实训十实习”的模式使学生针对财会专业的社会、企业需求自主开展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能力的构建与发展,提高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保障学生就业质量,达成多方位方“共赢”的模式。3.2推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会计职业能力体系
在现有的财会实训平台基础上,其教学内容重点设置不应仅仅停留在会计账务处理等层面,还应向财务分析、税务处理等方面拓展以符合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第三期“勤会班”项目的实训内容在前两期舍计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根据实训单位的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进行下年度财务预算以及审计实务等内容,不断丰富、提高财会实训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随着实际教学改革的推进应当开展新的模式。“勤会班”项目目前实训基地专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岗位,岗前实训环节主要有事务所的审计师进行培训,实习期间也提供完全真实的审计岗位深入各种类型的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向小型生产型企业或销售型企业的兼职会计岗位以及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等岗位进行拓宽与发展。学生将有更多实习选择空间,熟悉更多行业的业务性质及会计处理特点,从而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在“勤会班”项目走出校园前,便加入了导入模块,对学员就职场礼仪与人际沟通作了讲座培训,也在项目中期的返校交流版块让学员通过自身的实习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学员的财会专业理论素养与职场情商的培养都有了极大锻炼。3.3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延长实训、实习时间
为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以达到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可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重与实训、实习时间。“勤会班”项目设置在大三,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通过为期四个半月的实训,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回归校园进行专业知识的巩固发展,以达到螺旋式上升。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延长实训、实习时间,与各实习单位进行阶段性实习总结与反馈,系统安排学生工作内容,减少在不同单位学生间的实习差异,提高实习效率与效果。
对于现行教学计划,应当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后者的比重。不仅是主干关键课程,从会计基础课程开始都应设置实践环节,即实践教学的安排要与专业理论课同步,让学生尽早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业务的解决与处理中,培养会计兴趣,牢固掌握会计理论,提高会计操作技能。3.4建立具体、系统、科学的实践评价标准体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