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能源顾问、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应当把天然气作为重要的一次性替代能源来发展。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目前发展很快,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也需要高效清洁的燃料。当前应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对天然气发展的系统规划。中国发展天然气的关键在于增加供应能力。中国天然气产量“有希望”在2020年达到2000亿立方米。
另外,健全的市场体制对于市场的发育至关重要,而目前国内在天然气价格制定、合同履行、天然气分配和市场开放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国家按天然气的应用制定井口气价,井口价加净化费和管输费,后为用户价。净化费按国家收费标准执行,管输费现无统一标准。尽管国家已多次调整气价,但仍存在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影响企业投资天然气产业。城市天然气用户价格现由各当地政府制定,用户利用天然气还需交纳数值很大的费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影响利用天然气的积极性。天然气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多个环节,现在没有能有效保护买卖双方利益的标准购销合同和保证合同履行的措施。一方面拖欠气款将影响供气企业的生存:而另一方面,保质、保量的供应是用户的基本要求。
目前,天然气是国家统配商品,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开放市场是促进天然气利用的有力措施。目前有两大垄断经营的网络影响天然气的利用。一是城市天然气管网,二是国家电网。这两大领域对第三方不平等、不透明,对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不利。长期垄断经营不利于从多渠道吸引投资天然气利用项目,更不利于通过竞争降低成本和促进消费。
资金问题是困扰天然气产业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妥善解决,才能推动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中国居然没有天然气工业
作为研究天然气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胡见义不仅是发展天然气工业的积极倡议者,也是长期研究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实践者。他早就提议20年内建成中国天然气工业体系。针对当前出现对天然气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表示怀疑的一些说法,以及天然气开发利用中碰到的难题,胡见义认为,如果不抓紧推进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和利用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良机,中国今后发展天然气会延迟更长的时间。
胡见义院士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没有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天然气工业体系。同时也没有形成全国型大供气系统。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天然气工业,天然气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的2%多一点。政府首先要尽快出台天然气发展战略规划,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地方企业和人民合理利用天然气。
越来越多的专家一致认为,大力发展以天然气为主的气态能源是中国今后的一项长期战略,而天然气工业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上游勘探的突破推动了中、下游管道建设与天然气消费的发展,反过来没有中游和下游的发展,上游投入的勘探资金就长期得不到回报,会影响上游勘探的持续发展。因此,在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下游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应加快管网等基础建设的步伐,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积极落实下游用户,保证天然气上、中、下游同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改善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因此专家一致呼吁,国家应尽快制定能源发展的整体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天然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天然气地质和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和推广,形成适合中国煤层气特点的勘探开发模式,加强天然气大型管道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处理好资源与管道的协调关系。通过加快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利用、适度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争取天然气在未来能源消费中达到10%。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中国西部,而天然气消费市场却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因此,下游市场的开拓、培育,以及长输管道的建设滞后于资源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由于资源分布及其特点以及与市场消费区的不匹配,再加上天然气产业投资大、回收慢、周期长、风险大,上、下游发展不协调等不利因素,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中国急需建立天然气战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