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长牡蛎养殖技术及常见问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8-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2养殖敌害及夏季死亡问题
  长牡蛎养殖过程中应注意肉食性鱼类,如河豚、鳐类、黑鲷等,肉食性腹足类红螺、荔枝螺等,以及甲壳类、穿穴生物、棘皮动物及附着生物等敌害生物的防治。另外,还有一些细菌、病毒性疾病的感染,例如每年3~6月牡蛎面盘病毒会对长牡蛎的幼贝造成极大损失,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以及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s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等都会对长牡蛎的养殖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包括疾病测报、防治、药检等,对微生物进行调控,对水质环境进行修复等,使长牡蛎养殖健康平稳地发展[8]。最近几十年,养殖长牡蛎夏季大规模死亡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死亡率都在30%以上。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关于长牡蛎夏季大规模死亡现象的报道,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牡蛎的养殖环境对长牡蛎影响、产卵对体质影响等,关于该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都在研究当中[9]。
  2.3其他问题
  长牡蛎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靠近河口的牡蛎养殖区,在雨季时盐度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长牡蛎大量死亡,因此这些地区的牡蛎应及时转移至深水区进行养殖。在夏季,潮间带牡蛎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这样会引起牡蛎死亡。北方长牡蛎养殖区,冬季应将牡蛎移至深水区,防止冰冻伤害。台风季节,注意台风过后及时修复损坏的牡蛎附着器材[4]。
  3参考文献
  [1] FAO.2008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R].罗马:FAO,2009.
  [2] 毛玉泽,周毅,杨红生,等.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代谢率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夏季死亡关系的探讨[J].海洋与湖沼,2005(36):445-451.
  [3] 于瑞海,琪李,王照萍,等.我国北方太平洋牡蛎育苗及养殖现状[J].科学养鱼,2008(6):3-5.
  [4] 王如才,王昭萍,张建中.海水贝类养殖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
  [5] 孟伟,宋建忠,曲红霞,等.浅海养殖新模式—太平洋牡蛎易地育肥[J].中国水产,2004(2):62-63.
  [6] 孙景伟,王志松,王富贵,等.太平洋牡蛎大量死亡原因与防治对策[J].水产科学,1997,16(3):3-7.
  [7] 隋锡林,孙景伟,王富贵,等.大连沿海太平洋牡蛎大量死亡原因解析[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17(4):272-278.
  [8] 陈皓文,陈阳.牡蛎的微生物疾病[J].水产科学,2007,26(9):531-534.
  [9] LI Y,QIN J G,LI X,et al. Spawning-dependent stress response to food deprivation in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J].Aquaculture,2008,286(3):309-3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长牡蛎养殖技术及常见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长牡蛎养殖技术及常见问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lixue/1227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