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组件制造生产线为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燃料组件,基本实现了300兆瓦、600兆瓦、1000兆瓦三种容量等级的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的国产化,现已具备年产150吨以上燃料组件的能力;重水堆核燃料组件生产线也正在建设中;
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的中间试验厂将于2003年建成,设计能力为日处理100公斤乏燃料;
中、低放固体和液体废物已开始处理和处置,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高放废物处理的科研工作取得进展。
3.核能技术开发
我国在先进压水堆、快中子增殖堆、高温气冷堆和低温供热堆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
"九五"期间,开展了以固有安全系统技术及数字化仪控系统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为跟踪和赶上世界核电先进技术创造了一些基本条件;
在快中子增殖堆技术方面,65MWt中国实验快堆正在建设中,预计2005年底达到临界;
5MWt低温核供热堆早在1989年就建成,200MWt低温核供热堆已批准立项;
10MWt高温气冷实验堆装置已于2000年底建成,为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提供了试验基地。
4.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应用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在工业、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九五"末期,同位素与辐射加工总产值已达150亿元,总体科技水平已接近当今国际先进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国核能和平利用产业走过的历程,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的指导,核电技术与设备国产化进展缓慢;核能和平利用的产业规模与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资金匮乏,设施装备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关键技术上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核电是和平利用核能的火车头,适当发展核电对于保持我国核工业科研、生产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核电,加快实现大中型核电机组的国产化和标准化,对于保持我国现有的核工业科研开发设计队伍、不断提升我国的核科技能力、实现核工业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维护我国核大国的地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优化能源结构、合理使用资源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核电是一种清洁发电技术,用核电部分替代煤电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之一。目前核电在我国电源机构中的比例过低、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国产化程度不高,通过"十五"核电项目的建设,推进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的国产化,不仅可为今后核电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形成我国合理的电源结构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电产业是资金与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核电国产化,不仅有利于增加机电、建筑等行业的就业机会,而且将有力地带动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二) 核燃料循环工业应与核电协调发展
发展核燃料循环工业是保证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不断提高我国核燃料工业的水平,促进核燃料和核电的协调发展,有利于降低燃料成本,提高核电站的经济性,从而促进核电的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核燃料循环涉及许多军工敏感技术,通过发展核电来带动核燃料循环技术的发展,对保持和提高我国的核威慑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核能技术开发,不断扩大核能应用领域,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
核能技术开发对提高核电安全性、经济性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核能开发使核能技术不断向其它应用领域扩展,进一步促进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中国核能和平利用十五发展计划纲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