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结果分析,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就业对策建议。
4.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就业观念影响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如果不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影响学院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对自己正确定位,这个层次的毕业生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独特,造成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须引导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就业观念。同时,高职院校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学校、企业实时互通机制,通过强化毕业生的顶岗实习管理,进一步促进对口岗位就业,省去就业培训环节,提升就业层次和水平[6]。
4.2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不断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在于其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在校期间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学院可以通过学生见习、企业工程师上课,使学生深入了解生产流程,熟悉相应岗位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的能力储备。
4.3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应不断加强第二课堂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活动之前,必须设计明确的活动方案,方案要充分考虑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的无缝衔接,尽可能地把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等元素融合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尽力弥补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的某些不足,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5结语
综上可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仅关乎毕业生个人发展,同时也是体现学院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不仅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多元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同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才能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2篇: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与实践
史明亮(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论文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法,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0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项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近几年来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应加强了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考核和评估,每个学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许多客观存在的因素给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操作难度。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根据这些文件精神,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即二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职业性和岗位性,但是由于机电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如下一些问题:
(1)虽然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强调学生实习要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是由于就业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所从事的工种、岗位与机电专业不相适应。
(2)有的学生即使是在机电行业实习,但是其工作岗位简单,技术含量不高。
(3)企业与学校不同,学校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企业往往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工作时间有特殊要求,如经常加班等,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与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如果对实习单位或工种不满意,经常会发生单位变动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将使一些学生没有时间完成或难以选择合适、真实的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直接的后果将使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从网上下载、拼凑,出现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为此,探索适合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2改革与实践基本做法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选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第四学期暑假及第五学期的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进入有关企业进行岗前实践,在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利用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种形式是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根据工作岗位自主确定论文选题。学生可以采取这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其中第二种也是目前我们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所采用的形式。
我校对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主要针对第一种形式,即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先按照第一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完全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件精神;二是利用第五学期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于学校与企业距离相对较近,学校和企业指导老师可以真正地共同参与指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机电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