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3结果,将关心程度分为四个等级(非常关心、关心、比较关心和不关心),关心程度值大于0.7的为“非常关心”,关心程度值大于0.5的为“关心”(其中“家庭信贷情况”这项信息的关心程度值为0.494,非常接近0.5,所以将其划分到“关心”这个等级),关心程度值大于0.2的为“比较关心”,小于0.2的为“不关心”,根据每项隐私信息的关心程度值将其放入相应位置,建立了个人隐私信息的关心程度矩阵(表4)。 ?
虽然近几年中国网络用户的隐私观念有所改变,但从表3可以知道,中国网络用户对个人隐私信息的关心程度依然不高,仅对银行卡号和身份证号这两隐私信息的关心程度超过了0.6。这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6]。?
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假设一,下面笔者对每类隐私信息的关心程度进行简要分析。?
1.人口统计学信息?
从表3中可以看出,网络用户最关心身份证号这项信息,其次是姓名和年龄,而对性别、身高、体重等信息则不关心。?
在我国,身份证号是确定一个人身份的重要证件,如果此项信息泄露,可能会对个人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或带来许多麻烦,所以用户对此项信息的关心程度非常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由于其他五项个人人口统计学信息仅为用户个人的信息,不涉及到他人,而且即使泄露,一般也不会对用户本身或他人造成较大损失,所以用户对这些信息的关心程度很低。此外,在网络世界中,为了更好更容易地与他人交流沟通,大部分用户都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年龄,所以对这两项信息的关心程度要稍微要高一些。?
2.财务信息?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各类财务信息,用户均很关心,关心程度最高的是银行卡号,其次是个人工资、家庭收入、配偶工资和家庭信贷情况等隐私信息。?
对于财务信息,不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网络用户都都非常关心。因为这类信息涉及到用户的经济情况,如果泄露,会对个人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尤其是银行卡号,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黑客等网络高手可能会根据用户的银行卡号来窃取用户的钱财,所以用户对银行卡号的关心程度在所有隐私信息中是最高的。至于其他四项财务信息,相对其他类的个人信息来说,关心程度也要高一些。在这四项信息中,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工资这项信息,在五年前,中国人并不关心这项信息是否泄露,甚至很多人主动告诉他人自己的这项信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用户观念的转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心自己的这项隐私信息。?
3.个人偏好信息?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个人的各项偏好信息,用户普遍都不关心。因为这类信息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即使泄露,也不会对他人造成损失或伤害,一般也不会给个人带来影响,所以用户对这类信息的关心程度都很低。?
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在31-35岁之间的人,对自己的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这两项信息的关心程度要高出其他信息许多(其他信息关心程度在0.8以下,而这两项信息均约为0.4)。这是因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用户,工作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生活阅历又比较丰富,已经认识到政治问题和宗教问题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对这两项信息的关心程度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4.家庭信息?
同样从表3来看,对于各类家庭信息,网络用户同样比较关心,但相比来说,更关心庭住址和家庭电话这两项信息。?
从古至今,家庭对中国人的意义和影响都非常大,这类信息的泄露,极有可能会给用户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伤害,尤其是家庭住址和家庭电话这两项信息,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安全和稳定,所以网络用户在对各类家庭信息都很关心的情况下,对这两项家庭信息的关心程度要更高一些。?
5.社会信息?
对于个人的各类社会信息,从表3中可以看出,用户一般比较关心自己的网络聊天记录和个人移动电话这两项隐私信息,其次是个人e-mail地址,而对职业、单位地址和单位电话等隐私信息则不关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网络用户隐私关心问题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