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规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企业以及特殊行业企业等享受税收优惠,必须满足税法规定的条件。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纳税年度应对本公司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研发费用投入以及技术人员等指标是否满足税收优惠条件做出审慎评估。若评估结果表明公司已不能满足税收优惠条件,上市公司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第13号准则)的规定,按照税法要求预计应计税金和所得税费用,避免应交税金少计。若评估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不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但仍然按照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核算税金,导致纳税年度税金少计或未计,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按照第28号准则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将发生的重大税务差错调整前期财务报表。
三、申请税收优惠认定的时间与税务机关批准时间不一致等类似情形导致的税务差错
上市公司纳税年度向税务机关申请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财务报告对外报出前尚未取得税务机关批准,能否取得存在不确定性。根据第13号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不得确认一项或有资产,即上市公司尚未取得税务机关批准前,不得轻易确认可能获得的一项税金节约(实际上是不计提或少计提在正常情况下应予缴纳的税金)。由此造成纳税年度企业对外报告的税金与实际应报告的税金之间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不是上市公司人为疏忽或过失所致,而是基于谨慎原则,未估计和确认或有资产。证监会《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3年第1期)》就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并追溯调整前期报表问题时指出,不应简单将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对比认定存在差错。只有在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才能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否则,并不表明前期估计存在差错,也不必然表明这种差错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由于时间差造成上市公司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产生的税务差错,上市公司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在收到税务机关的税收优惠认定结果的当期,将减税或免税金额作为当期损益处理。
四、因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等类似情形导致的税务差错
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公司需要根据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以前年度公司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所影响的税金进行追溯调整,由此产生了两种税收优惠政策下的税金差异,这种因政策原因导致的税务差错本质上不是以前年度公司因会计核算错误、遗漏和曲解税收优惠政策所致,因此,不能作为前期会计差错处理,而应该采用未来适用法,将调整的税金直接计入当期,作为当期损益处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非常优秀的税务税收学论文范文(共3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