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税务报社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承办的国家税务总局的“两微一端”以其新颖的形式和有吸引力的内容,受到广大读者好评。截至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微信用户近148万,新浪微博粉丝近202万,客户端用户近39万,在各部委的新媒体评比中始终排在前列。
报社“两微一端”以其新颖的形式和极具新闻价值的内容,吸引了众多用户。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号粉丝已近43万,新浪微博粉丝10万,客户端用户7.7万,排名一直处于行业报新媒体排行榜前列,多次受到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批示表扬。2015年,中国税务报微信在行业报微信排名中稳居前10名。2016年,在中国报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中国税务报新媒体在行业报五十强榜中获得第四名。2017年,在中国行业报协会发布的中国产经媒体“新媒体运营”榜TOP10中,中国税务报新媒体获得了第五名。
三、对行业报推进全媒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要立足专业优势,打造行业内的权威信源。行业报拥有自媒体和市场类媒体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应该充分发挥部门属性和行业优势,着力打造最权威的渠道、平台和宣传阵地,在主流媒体和市场化媒体中形成无法撼动的优势和独特的风景线。
第二,进一步强化内容生产,用优质内容增强用户黏性。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媒体战中脱颖而出,内容仍将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被广泛接受、有稳定受众群的优质内容,毫无疑问是稀缺资源,是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对网络上海量但是往往比较粗糙的信息而言,行业媒体在新媒体平台如果能够提供经过精心筛选和深加工的报道,一定会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独家报道、对热点问题的快速回应、专家解读等深度报道,这些报道可以是对母媒优质内容的直接转载,可以是对母媒优质内容进行新媒体语言再加工以后的刊发,也可以由新媒体平台完成整个采编流程并首发于新媒体平台。
第三,做好优质内容的“推销”工作,让优质内容抵达更多受众。要通过转变思想努力创新传播载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积极探索新的媒体运营模式。比如,中国税务报社新媒体依托母媒《中国税务报》权威丰富的税收新闻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日积月累形成的宝贵资源进行二次编辑、整合、开发和利用,打造了专业化、分众化服务的资源库,效果良好。要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抢占先机。“新媒体”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的内涵在不断延伸,平台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例如,以娱乐为主导流行起来的抖音正在为很多政务新媒体所使用。行业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早抢占适合本行业的传播平台。
媒体全面移动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新媒体也从以前的以获取用户为目标转向现在的以获取用户时间为目标,内容价值回归趋势明显。现如今也是一个“税感时代”,不管是每年的两会,还是任何一个重要税收政策的出台,或是平常的生活,“税”字都牵动着数千万法人和数亿自然人的神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税务报社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分运用全媒体思维,实现报纸与新兴媒体互补、互融、互动,做传媒领域的税收权威信源,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强化自身的引领作用。
第3篇:上市公司因税收优惠原因导致的税务差错会计处理合理性分析及改进
汪月祥,孙娜
摘要:本文研究2001~2015年沪、深证券交易所51例上市公司因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原因所导致的税务差错后发现,上市公司会选择采用追溯调整法将发生的税务差错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对前期财务报表中相关科目进行调整,或采用财务未来适用法将发生的税务差错直接计入发现差错的当期,作为当期损益。本文针对追溯调整法会计处理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税务差错;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
笔者研究发现税务差错是我国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会计差错的重要原因。从发生的原因分析,既有因会计核算错误形成的税务差错,也有因未按税法规定计算并交纳相关税金造成的税务差错及因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偏差引发的税务差错。因税收优惠政策原因引发的税务差错原因各异,本文针对上市公司采用追溯调整法对发生税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是否合理展开讨论。
上市公司因税务差错原因补缴或收到以前年度税金是否属于前期差错,是否需要调整前期财务报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因税收优惠期内出售享受税收优惠的设备或者由于“外资身份”的丧失等类似情形导致的税务差错
首先,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享受税收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办理所得税免税或减税申报时,已经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了当时所获得的信息。其次,上市公司无法提前预知税收优惠期内,是否因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模式的改变而转让或出租这些已享受税收优惠的设备;无法提前预知企业能否成功上市,上市后外资股东是否减持股份、减持多少等可能导致“外资企业身份”发生变化情况。上市公司在税收优惠期内设备改变用途前只能按设备的预期利用方式,或者按照法律赋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核算所得税减、免优惠,这种做法符合企业经营的一般规律,与企业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原理无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以下简称第28号准则)规定,企业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相关可靠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而造成了前期差错,企业应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0年第1期)》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补缴的以前年度税款,如果属于前期差错,应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否则,应计入补缴税款当期的损益。
笔者认为类似于上市公司因在税收优惠期内转让或出租享受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因外资股东股份下降而导致“外资身份”丧失所补缴的税款产生的“税收差错”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也不属于因遗漏、错误或欺诈而导致的前期税金核算错误,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将补缴的税金直接计入补缴税金的当期,作为当期损益处理。
二、因疏忽、曲解税收优惠政策等类似情形导致的税务差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非常优秀的税务税收学论文范文(共3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