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励全国性商业银行通过各种形式提升藏区金融服务水平
当前,中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其先进的理念、灵活的经营方式、较高的经营效率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旗舰。引入一两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让大型银行成为本地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将在藏区金融市场造成鲶鱼效应,从而提升藏区整体金融服务技术水平。
交通银行就通过投资西藏银行展示出其在技术平台和金融服务意识上的优势。交通银行组织人力物力对西藏银行初期需要上线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开发改造,为一个新银行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搭建成国有大银行的先进系统,成为西藏银行史上的创举。2013年12月,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拉萨分行正式开业,成为西藏银行业市场中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其还在创建初始阶段,但民生银行创新的金融产品如电子现金账户、芯片+磁条复合卡、理财产品开发,必将为西藏的金融服务带来新的气象。
其他藏区还没有全国性商业银行进驻,若能直接或间接引进,将大大提升藏区金融服务水平。
(二)各地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
目前藏区仅有2012年5月正式开业的西藏银行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其一经设立,便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如迅速推出了借记卡业务、上线网银、手机银行,服务营销方面遵循地方特色与现代服务理念相结合,工作人员提供藏语服务,穿着民族服装。还将单独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开办深入社区、贴近百姓的单柜台网点。[3]这些措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2年末,西藏银行实现净利182621万元,总资产达到82亿元,无不良贷款,实现开业当年即赢利。2013年底,西藏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45亿元,比年初增加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88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整体上呈现持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藏区其他区域也可仿效西藏银行设立地方性金融机构,引入战略合作者,把更多现代金融服务送到藏区人民身边,体现地方银行和城商行的双重特色。
(三)县域及以下地区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
藏区的村镇银行屈指可数,全国第一家藏区村镇银行云南香格里拉渝农商村镇银行于2013年5月在云南迪庆开业,2014年1月的西藏林芝民生村镇银行开业,甘肃正筹建武威天祝村镇银行,青海筹建海东村镇银行(2009年开业的青海大通国开村镇银行位于西宁市大同县,不属于藏区)。该领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村镇银行的组建和运行中遇到种种问题,但在服务县域以下金融需求时,其必将成为互助金融的生力军。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收缩藏区金融机构和信贷规模非常严重,对藏区县域经济的支持逐步减少。相形之下,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牧区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作用。有的农信社大胆创新,实现了对外扩大金融覆盖面,对内盈利的良好局面。这给予我们启示,地方性金融机构可能更适应藏区特殊的金融环境。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分析,地方性金融机构熟悉当地经济文化,从成立之初的机构选址、客户定位、产品设计就在做降低签约成本、管理成本、代理成本的探索,最重要的是对当地产业、人情的熟悉降低了信息成本。因而地方性的金融机构,不管是合作金融组织还是商业金融组织,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去实现金融交易。而且,由于没有“总行”作靠山,地方性金融组织有更大的动力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拓展客户,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收益。从而探索出适当的模式满足当地发展需求。
组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可以来自多方,可以由国有银行、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甚至寺庙参与。机构形式可以是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是更小型的社区银行、资金互助社。但应该明确的是,他们主要应由民间资金出资设立,是纯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机构,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不应受到更多的政策性干预。这样才能发挥其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成本控制、利率定价等方面的优势,避免之前的公益性小额贷款组织、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藏区金融服务中遭遇的困境,推动藏区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建设,形成对当前藏区民间金融的制衡力量。小额贷款公司较村镇银行数量更多,在云南迪庆、西藏拉萨、四川阿坝、青海均运作良好,较好地服务了小微企业和农牧民。从目前的经营状况看,藏区的小贷公司业务需求大,资本金偏少,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4]
(四)规范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是藏区一种富有效率的金融制度安排,在正规金融难以到达的地域和领域,民间金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应该正视民间金融的存在,并从制度上规范它、引导它,使它更好地为藏区经济发展服务。首先从法律上认可并保护符合规范的民间借贷形式,对书面和口头载体、担保人、利率、清偿、诉讼等相关条件做出规定,引导藏区的民间借贷向规范化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其次要坚决打击高利贷,特别是以赌博为目的的“放水钱”。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对高利贷的识别,认识其危害,防止民众因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上当受骗。再次,引导长期性的富余民间资本组建合法的金融组织,便于利用其地缘优势开展关系型借贷,扩大服务范围,同时也更有利于监管。
(五)制定特殊利率、信贷、税收等政策,将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到其他藏区
西藏银行业能在2012年以来贷款成倍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西藏各银行用活了中央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特别是利率优惠。然而,其他藏区并没有如此宽松的环境。尽管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其他藏区底子更薄,条件更艰苦,但其他藏区的发展也并不均衡。可以设定一些标准,分类别、分层次地给予藏区金融系统各类优惠政策,以优化藏区金融投资环境。这样便于引进全国性商业型银行,便于组建村镇银行,便于引导已有的农信社、大型银行将资金投向关系藏区民生的小项目,从而促进整个藏区均衡发展。可以建立更灵活的利率机制,让利率能够反映资金成本。
(六)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以及担保、保险、直接融资市场、基础设施等金融配套服务
信用环境建设在藏区刻不容缓,可以借鉴西藏农行的小额贷款证作法,完善藏区信用评级制度,探索建立适合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特点的分类评级制度。并配合乡村自治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激励约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中国藏区金融体系发展探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