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投资北领地:策略选择
综合看来,中资企业投资北领地,除了在企业自身资本规模、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达到北领地市场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重视尽职调查报告。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在项目确立前,需要对东道国政治立法体制、民族感情、外商投资法律政策、执法惯例、环保税收政策、出口管制、社区劳工、本国其他机构的案例、第三国的经验进行详细分析,并对项目的整体环境、历史业务发展、资产价值、负债与盈利能力、管理层素质、风险等进行周密调查,评估项目的可操作性。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往往急于求成,忽视尽职调查的重要性,仅将尽职调查作为过场或形式,结果出现了项目已经施工发现无水电供应、产品无基础设施运出等“怪”现象,导致项目失败。针对北领地地广人稀、基础设施私有、信号覆盖不足、土著权、土地买卖印花税等问题,企业一定要切实重视并做好尽职调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与当地机构沟通时,可选用当地政府推荐的中介机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注重文化融合。中澳两国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澳大利亚人惯用直线思维方式,而中国人惯用曲线思维方式;澳大利亚人没有中国人那么强的等级观念,但对制度和规则严格遵循,中国人有很强的上下级观念,但对制度和规则常下不为例。同时,中资企业受国内思维模式的影响往往走“上层路线”,只注重领导攻关,忽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北领地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最集中的地区,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原住民与其他民族的人士交流存在一定困难,澳大利亚《土地权法》授予原住民的土地,必须由土地理事会作为原住民的代表,代为沟通处理。中资企业投资北领地项目涉及原住民土地时,问题会变得相对复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中资企业要高度重视文化融合,增强攻关拓展经验,增强责任意识,处理好与原住民、社区、媒体、工会等多方的利益关系,防止各种不必要的纠纷的发生。
三是加强与北领地政府及相关协会的合作。中资企业进入北领地市场,要加强与政府、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的合作。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于潜在投资者提供的服务都是全方位的,会定期推出各行业发展规划和寻求合作的项目介绍。北领地州长办公室下属的亚洲事务、贸易与投资办公室主要负责北领地大型合作项目的实施,中资企业赴北领地投资,需首先认真考虑该办公室对投资项目的意见,并充分利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咨询服务。
四是切记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环境问题一直是投资海外制造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领域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澳大利亚是全球最早制定环保法律的国家之一,50多个联邦立法与20多个行政法规构建了其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依据联邦政府设立的严格的环境评估程序,环评不通过项目无法开始运营,且多数通过环评的项目都带有整改要求。中资企业往往忽视环评的重要性,导致前期已投入较大成本,却在环境问题上受阻,最终不得不投入巨资进行改善,造成投资成本过高,甚至项目投资失败。因此,环境问题值得企业在投资前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环评工作。
注释:
①碳税是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税种,每吨23澳元;MRRT则对年利润超过7500万澳元的煤和铁矿石企业征收,计算方式是开采利润扣除开采津贴,再乘以30%的税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投资澳大利亚北领地详解(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