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确立碳标签的管理机构
各国在发展碳足迹标签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权威的碳足迹认证机构,如英国的碳信托公司、美国三大专门的标准公司、日本经济产业省管理各民间机构认证等。我国在碳标签的发展上有类似日本的做法,都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推行,但是,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全权负责并联合环境省、农林水产省和国土交通省共同推进碳足迹标签的做法不同,我国碳标签开始由环保部在全力推进,其推出的低碳产品标签与包括日本、德国等在内的8个国家已在标签上达成了互认。之后发改委则为规范民间自发的低碳产品认证活动,也推出其低碳认证标识。为保证碳足迹标签的良好发展,可以仿照日本做法,由国家发改委全权负责碳足迹标签的推进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联合各个部委来进行,以其对市场的监管能力来有效规范各类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
(三)选择特定行业试点碳足迹标签
对于我国而言,统一的碳足迹标签方法并不可取,可以采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同时采用碳减排标签和碳足迹标签这两种形式的碳标签。对于碳足迹标签,可以在特定行业全力推进,如食品和服装纺织业。选择食品行业和服装纺织业,从国内来讲,衣食已渗透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消费之中,对于低碳消费的引导作用最大,从国外来讲,这些行业本就属于在欧美国家严格标准下打入市场的进口产品,即使没有碳标签,欧美国家也会采取其他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对其构筑碳壁垒。而且,碳标签在这些行业已有较高的意识,如碳标签在纺织业界的认同度高,更多企业即使不加贴国内碳标签,也会出于海外市场的考虑加贴国外机构认定的碳标签。
(四)促进碳减排标签向碳足迹标签转化
对于还未适应高标准要求的行业企业,可以先推进碳减排标签的加贴,给予生产企业调整提高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为碳减排标签设置减排不同程度的标识,颜色选择可以从红到绿,以代表该产品在碳减排上所做的努力。这种颜色变换的标签,消费者即使不通晓其所代表的真正减排数值,仅从颜色的判断就能大致区分各种产品的减排程。通过消费者监督的方式可以激励企业不断加大减排力度,而一旦企业减排具有成效,也就是产品的碳足迹已不高,那么,披露碳足迹就是该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就应该积极促进该产品从碳减排标签向碳足迹标签转化,以帮助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力。
(五)大力宣传碳标签
统一化的碳标签推出后,仅仅通过认证机构宣传使得企业主动进行认证还不够,应考虑面向消费者去扩大碳足迹标签在各种媒体上的宣传力度。这种宣传可以结合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节能环保等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向消费者说明低碳消费对于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普及生活中的直接和间接碳足迹的来源知识,教会消费者测量自身排放碳足迹的方法,推出碳中和的时尚环保理念等,而且要做到这些宣传最终都落脚到碳标签上,达到碳标签在国内商品上加贴之前就让消费者有所熟悉和认同,从而真正引导消费者购物时关注这两类碳标签、并激发其优先选择加贴碳标签产品的热情。
(六)积极协调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
在我国没有统一的碳足迹认证以及碳足迹标签,而企业又不具备如跨国公司那样自行开发碳标签的实力的情况下,应国外客商要求需要加贴碳足迹标签的出口企业往往寻求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如瑞士通用公证行SGS等测量碳足迹并加贴该机构认证的碳足迹标签。我国的碳足迹标签推出后,应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进中国碳足迹标签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认工作,使得我国企业对外出口时只要加贴本国的碳足迹标签,就能够符合对方市场的环保低碳要求。这样做,为我国出口企业加贴碳标签省去较大费用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相应发展,促进这些机构更为务实地服务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加强与国际同类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把握更为先进的评估技术,促进我国碳足迹标签的不断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郭莉,崔强,陆敏.低碳生活的新工具——碳标签[J].生态经济,2011(7).
[2] 王志华.WTO规则体系下的碳标识认证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2(8).
[3] 廖志慧.碳交易,莫因短视错失良机[N].湖北日报, 2013-03-08(011).
[4] 杨雅敏.碳标签全球推广的可行性初探[J].商品与质量,2012(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中国应对碳标签国际发展趋势的策略选择(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