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五)对技术的控制

中国引进外资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然而实践证明FDI 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引入外资的质量不高,外资带入的技术多是非核心或在国外已经过时的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不强;二是引资方式不当,跨国公司通过独资化方式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阻碍技术外溢;三是外资通过并购方式控制合资企业后,通常取消原有企业的科研机构,弱化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形成对外资技术的依赖。

据统计,我国纺织业外资技术控制率达到74.39%,化工业外资技术控制率达到75.33%,电信产业外资技术控制率达到78.15%,钢铁产业外资技术控制率达到58.36%,汽车产业外资技术控制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5.43%。

除了垄断制造业相关行业的核心生产技术外,外商直接投资还通过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控制,来窃取中国制造业的商业秘密。如微软的win7、win8 操作系统,其系统底层用户的邮件、文档、通讯录等都会被内置同步到微软在美国的服务器上。2013年底,德国《明镜》周刊网站曝出的苹果手机“后门”事件暴露出移动互联网端的安全问题。这些事件表明信息系统作为各个产业和部门的基础支撑系统,对一国产业安全及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目前,在中国政府采购中,国外核心软硬件产品与国产软硬件产品的比例为99:1。外资企业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垄断了我国的芯片、服务器及操作系统市场,并形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对策

(一)改变重生产轻研发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高于美国的19.4%,中国制造业生产规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具体产品上,中国汽车产量1826.47 万辆,超过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25%;另外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的生产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8%、70%和65%。中国虽然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是我国制造业重生产而轻研发的结果。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但是研发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规模约为1749 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投入比重从1993年的2.2%上升至13.1%,但远远低于美国的33%。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抽样调查,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只有为1.2%,而美国和德国分别为3.5%和2.6%。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制造业500 强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8.4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例为也仅为1.87%。我国制造业必须改变重生产轻研发的发展思路,只有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才可能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最终摆脱发达国家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控制。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国外对技术的垄断控制

掌握核心技术是增强制造业产业安全的根本途径。制造业的产业安全是以技术领先为前提的。因此只有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才能真正保障制造业的产业安全及健康发展。

从我国30多年的引资实践来看,我国制造企业对外资企业和引进技术本身过度依赖,忽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就很难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从2000 年外商对制造业直接投资的442530万美元到2012年投资总额达到4886649万美元,13年外商对制造业直接投资增长了11 倍。尽管制造业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引资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我国只注重引进而忽视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有很大关系。有关资料表明,日本引进技术的时期,平均花1美元引进技术,要花约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欧洲国家每花1美元引进新技术,往往花3美元进行消化吸收;而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上的投资关系大约是22:1 。据统计,2010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仅占28.3%,拥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7.6%。这说明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还缺少吸收和消化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能力,要摆脱国外技术的垄断控制,必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提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三)加强国内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控制力

目前我国制造业许多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这一现状不但会造成国内制造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而且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绝对控制权的不断扩大。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应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加快行业内资源的并购、整合,通过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能够增强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与外资谈判中争取主动权,从而有助于我国企业重新掌握国内市场的控制权。2013年初,工信部提出要加快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医药等九大重点行业企业的兼并重组,特别是产能过剩的钢铁和汽车行业。在此之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完成几次重大重组,如宝钢重组韶钢、鞍钢举牌攀钢、唐钢吸收合并邯钢和承德钒钛等。这些政策和措施表明中国制造业将走出一条通过企业并购重组来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控制力的道路。

根据以往国内制造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注重并购方式的选择,改变我国制造业并购中轻纵向重横向的现状,尽管横向并购有利于市场的集中,产能的增长,但是纵向并购有助于产业内上下游企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要素最有效的配置,从而有助于提高行业的竞争力。第二,从“以强吞弱”向“强强联手”的并购方式转变,通过强化优势企业间的并购有助于实现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实现研发合作与技术共享,增强内资企业的实力,从而提高本土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四)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法律途径约束外资行为

外资进入市场,一方面会导致行业内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外资凭借其自身技术、资金、所有权等方面的优势,对东道国的市场和销售渠道进行控制,导致行业内垄断的形成,对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美国一直是反垄断领域及产业安全保护方面的先驱和楷模,其相关法律和制度非常完善。如被世界公认为反垄断法里程碑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及外资并购产业安全审查的“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等。这些法律法规对美国的自由竞争环境及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在反垄断及产业保护中的做法,在中国《反垄断法》的框架下,尽快完善具体的法律细则,增强反垄断法的可操作性;其次,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法》、《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就合资企业审批及跨国并购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最后,制定针对制造业各行业特点的外商投资的配套法规。对外资进入方式、技术标准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分别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设,为外资进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安全问题筑起一道防护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2)在线全文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ji/12223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