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娜任志新河北经贸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14 年4 月15 日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总书记指出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其中“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深层次内涵就是将经济安全与经济安全活动作为实现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措施和基础性手段。5月16 日,中国政府明确表态在政府采购中禁止购买Win8 软件,并鼓励国内银行弃用IBM 的服务器,以防外商窃取我国商业机密。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在防御外资对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上已进入实质性行动阶段。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竞争力的综合体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例如,美国逐渐加速了“再工业化”进程,从2009 年到2012 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决心把“流失”的“美国制造”夺回来,这是奥巴马政府欲重振美国经济的核心举措,表明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就是制造业的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从2001年到2011年,历年的外商注册资本均已超过制造业总投资的40%以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我国的基础战略性产业,并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根本保证。然而外商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国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对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对品牌及技术的控制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所有权、市场份额及销售渠道的控制,弱化我国制造业的控制力,导致我国市场发生剧烈变革。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蚕食我国的本土制造业品牌,占领我国的制造业市场,已经对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本文将从所有权、市场份额、销售渠道、品牌及技术五个方面客观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分析
(一)对制造业所有权控制跨国公司是FDI 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全球化的战略目标。由于中国引进外资是分阶段逐步开放,因此在开放初期,受到中国政策和环境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步伐相对缓慢,方式相对保守。这一阶段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合资或合作企业。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以及外商在华投资经验的不断积累,外商通过跨国并购或独资化的方式,开始加快对中国制造业产业所有权的绝对控制。跨国公司在华制造业投资的股权份额越来越大,外资已占制造业注册资本总额的80%以上。从具体行业看,我国的纺织、机械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外资控股权均在50%以上。如机械制造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被美国凯雷集团控股,其股权高达81%。
外资企业通过对股权的绝对控制,推行其自身的全球化战略,将我国制造业企业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沦为世界加工工厂,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导致制造业的某些行业出现市场垄断风险及主导权丧失风险,进而影响我国制造业的控制力和产业安全。
(二)对市场的控制
外商投资进入东道国市场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扩大其在当地的市场份额,谋求行业内的垄断利润。本文选取外资在制造业市场的总体占有率和分行业占有率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市场的控制。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市场占有率用外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表示。表1 为外资在中国制造业市场各主要行业的控制率排名。
从表中可以看到:外资对制造业市场的整体控制率达到26.67%。特别要注意的是,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资的市场控制率达到了73.82%,说明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算机市场基本上由外资企业占有和控制,此外,汽车制造业、制鞋业、文体、娱乐用品制造业的外资市场控制率也比较高。尽管医药行业外资的整体市场控制率并未进入前10,但是对于某些特定、高端医药市场则基本上由外资占领。如在胰岛素市场,主要被诺和诺德和礼来公司占据。早在2006年,外资在该市场的份额就达到96%。这些行业的产业安全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对营销渠道的控制
流通渠道被称为“工业的命脉”。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对制造业营销渠道的控制使中国企业沦为外资企业贴牌的加工工厂。在各种营销渠道中,零售渠道是传统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外商直接投资争夺的主要领域。美国沃尔玛和法国家乐福两大外资零售巨头占据中国卖场排名的前两位。
同时,外国跨国公司还通过对华制造的投资合作,划定合资产品的市场,实现了对国外销售渠道的控制。以汽车行业为例,自国外汽车巨头与中国大型汽车公司实现合资生产后,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5年世界第一,2013年汽车销量为2198.41 万辆,但是出口量只有97.73万辆,且出口以自主品牌的民营汽车企业为主。而几大国有汽车公司在合资协议订立之初,就对合资汽车的海外销售市场进行限定,包括不允许进入外资企业的母国市场或传统市场,即使没有销售市场的限制,外商也通过对国外销售渠道的垄断,阻碍合资品牌汽车的出口,减少对母国汽车行业的竞争。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凭借其在国内外营销渠道上相对垄断的地位,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严重威胁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安全。
(四)对品牌资产控制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是否是品牌企业或者企业拥有品牌商品或服务的多少,是判定企业是否拥有市场地位的重要标准。同样,在开放经济的一个行业中拥有本土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数量,也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具体体现。
跨国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制造业市场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制造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优质资产,使外资能够短期内快速占领中国市场。然而这一做法却造成我国制造业本土品牌资产大量流失、消逝。如消费者非常熟悉的民族品牌“双汇”由美国的罗斯托克斯100%控股,“乐百氏”由法国达能公司控股92%。在洗涤行业中原有的活力28、熊猫等品牌都已销声匿迹;另一方面,伴随着外商独资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的世界知名品牌更是不断打压、排挤中国的民族品牌,影响我国民族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在2014年中国市场前10 位计算机品牌中有6 位是外资品牌(见表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