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汉江苏师范大学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指国际贸易中银行为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各种融资性业务,其作用是解决国际贸易中资金的缺口。该业务利润率高、持续性强,综合收益可观,是现代银行高效利用资金的一种方式。国际商会的研究显示,全球国际贸易额的90%以上依赖贸易融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取得了稳步发展,在金融体系和对外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局限,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
(一)融资规模扩大化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13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 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7.9%。银行纷纷看好并抢占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中国银行为例,2013 年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42 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02%。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发展与国际贸易融资有着明显地正比关系,进出口的发展与国际贸易融资相互促进,既推动了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量,也增加了银行大量的中间业务。
(二)融资方式多样化
为了满足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和出口商的需求,我国银行业在融资业务中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归纳起来有六类,即货权质押授信业务、退税托管贷款、信用险项下融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供应链融资。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统一授信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和个人的融资业务能够统一规范管理,在授信额度内可以快速、便捷地办理融资业务,满足了融资的实效性。目前信用和资产融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最常见的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通过授信开证和进口押汇等方式融资,而出口商通过红条款信用证融资。其他如保理业务、跟单托收业务、出口代付业务、进口保付业务等,如今也已经被大部分银行所采用,提高了我国银行的收入水平和进出口企业的支付水平。烟台一家贸易公司,出口额不到200万美元,在2013 年7 月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投保便利融资270万美元,大大改善了公司资金流动状况。
(三)融资地位增强化
我国的各大银行在注意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后,对运作方式和机构设置进行很多有益改革。比如中国银行为了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地位,其国际业务部在2011 年就和信贷部结合,通过国际结算业务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功能,提升了银行在国际贸易方面融资的专业性,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强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力。2012 年工商银行山东分行在多地推出同业国际结算代理业务,力求扩大基础薄弱客户授信额度限制,拓宽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渠道,增强市场份额。2013年8 月2 日,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建立“商贸通、资本通、财富通”体系,并把该体系放到重要发展战略高度,助力企业对外贸易融资。
(四)融资风险复杂化
国际贸易融资时刻面临着诸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之类的风险,且表现为不可预见和复杂化的特点。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长期的低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部分出口依赖型企业因国外经济不景气,被迫取消订单,引发资金链的断裂,丧失偿还能力。另外有些企业为获取银行融资使用财务造假、贸易欺诈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尤其是2005 年5 月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而且我国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发展水平距欧美还有很大的距离,汇率风险在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融资。2014年5月4 日,商务部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提到了2014 年一季度中国又遭遇11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共27 起贸易调查,同比增长了23%,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所导致的困境也无时无刻不加重着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
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银行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无时无刻不在和风险打交道,因此银行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风险管控体系。我国的银行在对央企、大型国企等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中,经常会忽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在授信额度上往往容易放松,有些情况下还会违反国家相关财务制度,对企业的账户、现金管理进行违规操作,以谋取一些短期利益。2009 年2 月12日,中铝集团宣布对力拓公司展开收购,在融资环节,银行的风险管控部门未对并购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而中铝集团又有着较深的国家背景,四大国有银行向其提供了210 亿美元的贷款。同年6月5 日因力拓单方撤销协议而终止并购,银行因此承担了巨额坏账。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相关手续过分教条化、形式化,只注重实物担保,对企业的一些较为个性化的担保物,如应收账款抵押、出口退税抵押等,则较为忽视。这样一来虽然银行规避了很多风险,但长期来看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是起限制作用的。银行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我国当前银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进出口企业信用水平较低
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年我国贸易合同的履约率约为50%,商业信用整体水平较低,另外信用体系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很多国际贸易的纠纷就是源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的时间不长,信用数据库相对缺失,信用咨询和评估机构也比较少。在国际上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掌握了全球大量外贸资料,可以做出相对准确的信用评级,而我国虽也有一些专业评级机构,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经常饱受质疑,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比如2004 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的押汇业务,设计初衷是帮助企业融资进而扩大国际贸易额,但由于相关信用评估的不准确和一些进出口企业逃避还款的侥幸心理,银行贷款经常无法如数按时收回,使银行蒙受损失,进而对这些国际贸易公司今后的贷款都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国际贸易的融资离不开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因为脱离了信用,许多融资业务的基础就被动摇了。
(三)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普遍缺少抵押资产
据海关统计,2012 年和2013年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贸易额均超过了我国贸易总额的60%,轻工业、小商品等出口产品几乎全部出自于中小外贸企业。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中有超过80%的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中小进出口企业可以更灵活的利用地方资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外贸服务,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这些企业往往缺少能够抵押的资产,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上很多程度要依靠民间借贷。2014年5月2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只有12%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正规借贷,无法获得正规贷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合格的担保物。而全国民间有息借贷平均利率为36.2%,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因为在正规金融机构贷不到钱,不得不转投民间金融机构,因此需要承受高额的资金使用成本,加重了其贸易负担,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