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地区对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程度的评价明显低于广西其他地区,而这与现实的政策是不符的,不能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展要求。北部湾地区是广西重点发展的经济战略地带,它承担着我国与东盟在陆地与海域的经济贸易往来,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又一突破口,而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一区域尤为重要,合作程度不尽人意意味着人才开发的优势作用并没有显现,亟需进一步加强。
(四)学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是制约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因素
这一分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和学校在企业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表6处理后的结果显示,企业不愿参与的因素排序前三位的是经济原因、学生素质与企业实践所需能力有一定差距、企业得不到发展,选择频率分别为0.62、0?59、0.50。应该说这三项是从企业自身出发所面临的企业不愿参与最为直接的因素,参与投入高、见效慢、学生达不到技能要求、不能满足招聘需求是当前校企合作最为急迫的冲突点。
作为合作主体的另一方,学校在企业参与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如表7所示,四个选项的频率都较高,尤其是学校培养方案与企业脱节、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差两个选项频率已达0.72和0.70。从参与主体双方所涉及的问题来看,校企合作的状态仍未达到深度合作的阶段,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将企业与学校连接在一起,企业参与的目的性和动机都不强,学校培养存在大量问题,科研能力也亟需提高。
而对于校企双方而言,制约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共同的因素则是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不了企业岗位的需求,学校培养方案与企业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应是自身成长的作用,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在与企业对接中存有一定差距,导致企业无法满足内在需求,制约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五)政府作为校企合作支持主体的作用并未显现
在这一分指标中,主要是校企双方对政府支持的着眼点进行选择,结果如表8所示,经济支持仍然处于第一位,频率达0.52;政策倾斜排在其后,频率达0.39。其中,学校更希望政府能给予经济支持,而企业则更需要得到政策倾斜。学校所侧重的经济支持应包含职业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的投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补贴、学生资助的经费等,企业强调的政策倾斜应是在税收减免、项目优先、提供发展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然而,目前我国虽然出台多项文件鼓励支持企业参与,但是具体的激励机制仍未建立。
三、研究结论
(一)校企合作状态亟需突破
从研究中可以看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还未实现校企互赢的局面,缺少一套促使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1)企业较为看重短期效益,缺少长期投资的眼光,社会责任感不强;(2)学校培养模式不能与企业对接,学生操作能力欠缺,无法实现岗位“零适应”;(3)校企合作模式仍然是校企双方分别操作,联合培养并未真正实现;(4)经济因素仍然是制约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二)重点区域的人才红利亟需关注
职业教育最直接的产出就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家、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尽可能发挥人才红利的作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二战后的德国经济之所以腾飞,最有效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德国的经济助力。因此,在我国重点经济发展区,如广西北部湾等地,应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注,优先发展重点区域的职业教育。
(三)政府作用亟需凸显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项政策的出台,大力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鼓励校企合作,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效性仍需加强,而且政府的直接作用并未凸显。(1)具体的配套政策始终没有出台,对校企合作的倾向性政策也鲜有制定;(2)经费来源及投入方式也缺少一套管理的规章制度;(3)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也未建立;(4)激励性措施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
四、对策建议
依据广西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问卷调查,可深入挖掘其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方法策略,进一步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启示。从调查结论中可以看出,突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瓶颈问题仍需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进行制度层面的全局设计,寻求企业、学校、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优先发展区域校企合作模式,发挥行业的评价监督作用,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对行业协会引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作用发挥路径的探索
由于校企合作中涉及企业较多,政府不可能进行一一协调与指导,这就需要一个能连接政府,统筹各个企业的载体,行业协会则是最佳选择。行业协会是同业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等自愿组成,向会员提供服务及自律管理的社会团体。[3]我国行业协会一般都是基于经济效益及良性竞争与合作的目标由企业自愿组织成立的,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它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指导引领作用甚微。而德国的“双元制”重点发挥了行业协会的管理引导功能,德国的行业协会多种多样,起主要作用的则是手工业协会和工商业协会。它们的行业协会机构负有对“双元制”下的职业教育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可以举办跨企业的教育机构、在各个作用体中起到沟通联系的作用。[4]
因此,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中,一定不能忽视行业协会的重要功能,应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的管理制度、加快立法步伐,探索行业协会引领企业参与的多种路径。一旦机制确立,行业协会就可承担起指导职教师资培养、编写职教教材、预测人才需求、评估校企合作程度等责任,将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起到异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对校企政府三位一体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关照
学校、企业、政府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三个参与主体,它们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也不断得到重视与强调,相关性研究也呈现了迅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在具体研究内容中,更多是对其三个方面的分开探讨与研究,三者整体的优化作用并未凸显。也就是说,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为三方面的合力确立一个作用点,提供一个协同合作平台,从根本上破除过去单一主体参与的逻辑思维,真正的在具体实践中去摸索相契合的合作模式。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则可以为协同合作平台的搭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区域协同创新,是一种高效的创新,是以技术创新等单方面创新带动整个区域治理的综合创新。它最为优势的地方就在于可以使区域内部多项功能重新整合,进而实现区域内部各地区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广西的调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