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意识形态思想观点的影响。学生对西方的自由、民主的内涵并不清楚,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冲击。可以看到当今全球化时代,中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还是异常的激烈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而且是一个包括意识形态运动的政治过程”。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认知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发挥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显著。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只有29.36%的学生经常会认真听老师讲课,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思考;有25.20%的学生只是认真完成听课任务;有27.48%的学生上课时会偶尔听听;有17.96%的学生在上课时会看手机或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很多学生在“其他”一栏当中填写学生在上课时玩手机的较多。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教师上课的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是:只有26.81%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时有新意,收获比较多;有36.19%的学生认为教师课讲得还可以,但是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有22.52%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教学方式单一,满堂灌输,对自己启发不够;有14.48%的学生对自己上课的状态说不清楚。笔者曾在2015年11月对这四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的认知认同状况进行了调研,在问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时,有24.17%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有互动,受益较多;有40.25%学生认为教师讲得还可以,就是对该课不感兴趣;有25.08%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有8.50%的学生对自己上课情况说不清楚。从对比中看到,学生的评价前后变化不大。这些数据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还不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中看到当前在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状况,其影响因素有着各种主客观原因,主要因素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不够,对大学生认知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不够
从“05课改”算起,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可以说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讲授给学生,使得大学生能够基本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问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学生将教育形式、方法单一排在第一位,将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够高排在第二位,教育内容僵化,缺乏吸引力排在第三位。在问及目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时,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学方法单一、上课的时候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排在第二位的是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还不够,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还是比较滞后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教师的理论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没有完全凸显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力,更多的凸显了知识的传授。
2. 各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认知认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较大
目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5后”,政治敏锐性较低,辨别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现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频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思潮影响着大众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日益变得复杂。在校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呈现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与反动文化、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社会分层分化、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引起人们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多元化,造成人们对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选择产生困惑、迷惘和混乱,削弱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正如调查数据显示的,有33.24%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如功利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观等思潮的影响。这也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1)指出的:“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高校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任务更加繁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宁夏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及教育路径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