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25-02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不但授课面广而且时间长达2~3个学期。受众多、时间长,这样的课程自然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从客观上讲,近些年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从主观上看,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改革也还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联系不够紧密。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做些探讨。
一、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时的一种综合表现,是对某种职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它被认为是在职业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和相对稳定的一种基本品质,且在职业活动成功与否中起着关键作用。
著名的“素质冰山”理论把人的职业素养比喻成一座冰山。我们看见的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只是它的1/8,其余的7/8是沉没在水中的。正是看不见的这7/8才是冰山的主要部分,才对冰山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素质冰山”理论认为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个人的资质、知识、技术技能等看得见的显性素养;更重要的隐没在水中的隐性素养是指一个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显性素养可以用各种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有形的东西来显示或证明。一般来说,一个人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显性素养。隐性素养是看不见也无法用有形的东西来证明的,而且往往也更难以培养。但是隐性素养却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人的职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隐性职业素养越高那么他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就更受人认可和称赞。而且,隐性素养往往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程度。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高级技能的一线生产、服务人才。当前的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视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相对来说,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
实际上,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具有培养职业素养的作用。整个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都是围绕学生的职业素养展开的。关键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教师重视显性职业素养,忽略了隐性职业素养。
二、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还开展得很不够。我们通过阅读文献、深入思考、实践尝试等提出如下一些思考和做法,以期和同行们共同探讨,期望不吝赐教。
1. 通过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此处所谓教学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的一些学习方面的管理,是各学科通用的,比如课堂纪律。很难想象一个不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能够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同样地,做学生时对待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那么将来做了员工也会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工作当中,从而给工作造成损失。学习上的满不在乎只给自己造成某种结果,一般不会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工作则完全不一样。公司雇用你,是要你给公司创造利润或利益的,你工作的马虎和敷衍塞责会给公司造成不良后果,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课堂专心听讲,按时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学生可以不喜欢某一门课程,但是要认真完成必须完成的该门课程的作业任务。而且在任务中应该做到一丝不苟。现在大部分人做工作并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需要更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应该具有高的职业素养。高的职业素养才是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不断进步、“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现的保证。员工的职业素养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点一滴从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做起。如此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对待学习的良好态度和作风必然会形成习惯而带到将来的工作中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刍议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