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朱家骅与现代民俗学的建立(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27年12月开始,朱家骅调任浙江民政厅厅长,中山大学的职务继续保留,他隔几个月往返广州一次处理校务。朱家骅遥领校务,领导风格较为开明,在顾颉刚日记中,没有见到任何他无端插手或干涉语言历史研究所和“民俗学会”事务的记录。1928年傅斯年离开中山大学后,顾颉刚接任主持语言历史研究所代理所长,直到1929年初离开中大。从现存的这一时期顾颉刚致戴季陶、朱家骅两位校长函及批复结果来看,顾在语史所设立名誉顾问、经费增加、发掘古窑、开办展览、人事升迁等诸多事项上的申请,大都得到了批准与支持。朱家骅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用人不疑且心胸开阔,这让顾颉刚非常欣赏。1930年,在燕京大学任职的顾颉刚在日记中吐露对燕大研究所太官僚化的不满,怀念起中大时期朱家骅的领导风格,自陈“予之性质,亦甚刚愎,故任事以来,对于上司皆感不满,仅朱骝先先生为例外耳”。综观顾颉刚在中山大学之后所任教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以他性情的固执与多疑,对于主事上司多有不满甚至冲突,甚少有像这一时期对朱家骅这般内心钦服、毫无怨言的情况。


  三


  尽管“民俗学会”的同仁们团结一心,工作热情高涨,但中大的民俗学运动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学者分歧与人事纠葛中,出版审查和钟敬文被辞退两事鲜明体现了矛盾的激化。正是遥领校务的朱家骅的关键性支持,才使得学会的出版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民俗学会”本身没有经费,成员们著述及编辑都是纯粹义务性的劳动,校外人士投稿也全凭热心,没有版税或稿酬。刊物、丛书的出版经费并非从语言历史研究所,而是从隶属于事务管理处的出版部支取。1927年4月顾颉刚初到中山大学,提议复刊《歌谣》周刊,再次兴起民俗学运动时,得到了出版部主任伍叔傥等人的支持;但“民俗学会”的出版费用关系到全校的预算,在广东政局动荡、纸币贬值的情形下,学会有材料就印的出版理念遭到了其他同事的反对。


  首先是顾颉刚与文科主任傅斯年在印书主张及背后的学术理念上存在很大分歧,甚至在1928年4月互相破口大骂。他们推动文史学科向现代学术转型的理念大致相同,但在民俗研究取向上则差别甚大。傅斯年认为“大学出书应当是积年研究的结果”,“民俗丛书”出版浅薄无聊,缺乏学术水准;顾颉刚则认为民俗学是刚提倡,主张有材料就可印,他认为傅斯年的观点“在治世说是对的,在乱世说是不对;在一种学问根基打好的时候说是对的,在初提倡的时候说是不对”。从专精的标准看,民俗丛书达不到出版标准,但是如果不出版,一班可以继续民俗学工作的青年便得不到诱掖引导的力量而要走到别方面去了。


  傅斯年外,“民俗学会”还遇到来自出版部主任伍叔傥、法学教授何思敬和当时校长戴季陶等人的阻力。何思敬就批评“民俗丛书”将成“顾颉刚丛书”。1928年5月校方成立出版审查会,将语言历史研究所已审查之书重行审查,计划出版的多种“民俗丛书”在出版会议被否决;7月学校当局借口“民俗丛书”之一种《吴歌乙集》“有秽亵歌谣之故”,越过在校的朱家骅而告到校长戴季陶那里,戴季陶下令要辞退钟敬文。这两件事予以“民俗学会”的工作以重大打击,审查出版必将极大钳制和减少民俗学刊物的出版发行,削弱中大民俗学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而辞退钟敬文,会使《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的编辑、印刷等事务性工作直接陷入停顿。


  “民俗丛书”在出版会议被否决之后,顾颉刚致信朱家骅求助,朱家骅又致电出版部主任伍叔傥,允许出版,伍叔傥甚至为此愤而提出辞职(被留)。戴季陶下令辞退钟敬文时,朱家骅正在校中,再次依仗朱家骅的支持,钟敬文作为助手又继续了一小段时间的工作,《民俗》周刊及丛书才得以继续出版。可以说,这一时期民俗学会的工作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之中,如果没有朱家骅力排众议地始终支持,甚至不惜违逆他一贯尊敬的师长戴季陶的意见,中大的民俗学运动很可能就此夭折。


  学校的办学经费虽名义充足,但广东政局动荡,其实并未完全兑现,实际一直都较紧张,但朱家骅一直都在尽力维持和保障“民俗学会”刊物的出版经费,即便是在顾颉刚请假离开中大以后。1928年9月容肇祖接手《民俗周刊》的编辑,一直出版到1930年2月(容辞职另就)。1929年春顾颉刚已请假离开中大,7月朱家骅还批准了容肇祖送请审核的《发展民俗学会计划书并经费预算》,批准经费每年二千二百元,具体为风俗物品五百元,调查费五百元,丛书稿费一千元,购书籍费二百元,这是“民俗學会”有史以来被批复的最大一笔经费,可见朱家骅并非只为拉拢顾颉刚等学者名流,他对民俗学运动本身的学术价值是十分认可的。


  朱家骅既能在办学经费紧张、教授们意见分歧的情形下,一直尽力保障民俗学会的出版经费,也能在民俗材料被视为下等和“秽亵”,与国民党的党化教育理念发生冲突时,居中调停,从学术研究价值的层面认可、扶持这项学术新事业。中大成为北大之后中国民俗学的主要发源,享誉全国,朱家骅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春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朱家骅与现代民俗学的建立(2)在线全文阅读。

朱家骅与现代民俗学的建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