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歌谣研究会”:近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开端(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歌谣研究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社团的学术性逐步增强。《歌谣》周刊除了刊登歌谣及其他民俗方面的作品外,还发表讨论和研究歌谣的理论性文章,代表性的有:常惠《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歌谣》(第2期、第3期)、邵纯熙《歌谣分类问题》(第5期)、刘经庵《歌谣与妇女》(第30期)、周作人《歌谣与方言调查》(第31期)、董作宾《歌谣与方音问题》(第32期)、王肇鼎《怎样去研究和整理歌谣》(第45期)。1923年,由鲁迅设计封面、沈尹默题字的纪念创刊一周年的《歌谣增刊》更是一本民俗学研究的论文集,共计文章17篇:钱玄同《歌谣音标私议》、林玉堂《研究方言应有的几个语言学观察点》、魏建功《搜集歌谣应全注音并标语调之提议》、黎锦熙《歌谣调查根本谈》、沈兼士《今后研究方言之新趋势》、杨世清《怎样研究歌谣》、周作人《猥亵的歌谣》、章洪熙《中国的情歌》、张四维《云南山歌与猓玀歌谣》、刘达九《从采集歌谣得来的经验和佛偈子的介绍》、白启明《一首古代歌谣(弹歌)的研究》、卫景周《歌谣在诗中的地位》、何植三《歌谣与新诗》、黄朴《歌谣与政治》、何尤《我的研究歌谣》、邵纯熙《我之采集歌谣的兴趣与经过及本刊将来的希望》、常惠《一年的回顾》。


  从内容来看,歌谣研究会除了对歌谣方言方音、歌谣的整理、分类、特点和研究方法外,还包括对歌谣在学术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此外,还发表风俗调查会和方言调查会的研究成果,比如:顾颉刚《东岳庙的七十二司》(第50期)、《两个出殡的导子帐》(第52期)和《孟姜女故事的转变》(第69期),董作宾《一对歌谣家的婚仪》(第56期),刘策奇《广西语言概论》(第91期),钱肇基《“俗谜”溯原》(第94期)等等,对传说故事、婚俗、丧俗、岁时节日、信仰等进行了研究。


  三、歌谣研究会成果与影响


  从1918年的歌谣征集处到歌谣研究会,再到风谣学会,虽历经波折,歌谣征集和研究工作却得以继续进行,并在不足二十年的时间内,收集到歌谣有13908首,创立专门的刊物,出版了众多著作,成立了各种研究团体,取得了重大成绩。


  第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性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刊物——《歌谣》周刊。这个刊物的产生源于“歌谣研究会”征集歌谣、拟定出版《北大近世歌谣汇编》和《北大近世歌谣选粹》。然而,由于“材料太少,整理困难”的原因,不出书而改为出周刊,比起《北京大学日刊》中的《歌谣选》栏目,可以“多登些歌谣,引起大家的投稿”[7]196。从1922年12月17日至1925年6月28日,共出刊97期,前24期作为《北京大学日刊》的附张,自1923年9月23日第25期改为单独出版。《歌谣》周刊除了作品的选登、研究文章的发表外,还进行了专题研究,出了“方音标音”、“婚姻”、“看见她”、“孟姜女”等18个专号和“医事用的歌谣”、“关于歌谣的传说”、“雷峰塔与白蛇娘娘”、“腊八粥”等11个征题,大大推动了民俗学的研究。受此影响,北京的《京报》副刊《民众》周刊于1925年8月18日第33期开始,也相继刊出了“歌谣”、“故事”等专号。


  第二,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和月刊中发表大量歌谣研究和民俗学文章。1925年6月《歌谣》周刊停刊,并入《研究所国学门周刊》,这个周刊由歌谣研究会、方言调查会、风俗调查会、考古学会、明清史料整理会所有的材料组合而成。其中的歌谣研究和民俗学研究的文章占了很大比重,如魏建功《吴歌声韵类》、谷凤田《吴歌与山东歌谣之转变》、章焕文《浙江嵊县歌谣》、台静农《淮南情歌三辑》、陈德圻《江苏歌谣选》、沅君《楚辞韵例》、沈作乾《括苍畬民调查记》、谷凤田《济宁城隍出巡考》、沅君《回回教进中国的源流》、温寿链《龙岩县的风俗》等等,研究涉及的面很广,也是风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章。


  第三,出版著作。自从《歌谣》周刊创刊后,人们对民俗学搜集和研究的兴趣增加,北大收到的有关民俗学的材料和论文增多,原拟定出版《中国近世歌谣汇编》和《中国近世歌谣选录》的计划有所改变,按类别出版民俗学专著。根据容肇祖在《北大歌谣研究会及风俗调查会的经过》一文中说到“已褒辑成书亟待付印者”有:(1)歌谣从书有顾颉刚《吴歌集》、常惠《北京歌谣》、刘经庵《河北歌谣》、白启明《南阳歌谣》、台静农《淮南情歌》第1、2辑、常惠《山歌一千首》、孙少仙《昆明歌谣》、《直隶歌谣》,共8种;(2)歌谣小丛书有董作宾《看见她》、常惠《北京谜语》、常惠《北京歇后语》、常惠《谚语选录》,共4种;(3)故事丛书有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共2种[8]。此外,还有《豫皖民众艺术丛录》、《山西歌谣和谜语》、《山东临淄歌谣集》、《童话故事集》、《广西的风俗调查》、《广东的风俗调查》等书稿[9]。但由于经费不足和时局变幻,只出版了少数,有的如《孟姜女故事研究》后来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第四,促进了北大的民俗学研究。受歌谣研究会影响,北京大学还成立了风俗调查会和方言调查会等风俗调查和研究的學术团体。1923年5月19日,研究所国学门发布启事,指出风俗是人类遗传性与习惯性的表现,可以觇视民族文化程度的高下;还可以为研究文学、史学、社会心理学提供良好材料。近代以来,西方学者非常重视,但中国学者偏重礼制,对于风俗有系统的研究者很少。“歌谣研究会会员常惠君,曾有组织民俗学会之议,而未果行。近顷张竞生先生亦提议及此,拟就风俗调查表,商定在本学门设立风俗调查会,先事文字上之调查,并约定歌谣研究会会员协力合作。”[10]可见,风俗调查会是由歌谣研究会引起而成立的一个民俗学研究组织,同时歌谣研究会的会员中有许多同时也是风俗调查会的会员,如顾颉刚、容肇祖、魏建功等。歌谣研究会和风俗调查会成立后,北京大学于1924年1月26日成立了“方言调查会”。方言调查会的成立要追溯到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征集近世歌谣而公布的简章,其中明确规定“钱玄同、沈兼士考订方言”。方言调查会成立后,在研究所开设标音原则班、拟定方音地图调查表、设立语音乐律实验室,进行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除了在《歌谣》周刊第89期发行“方言研究号”外,还有在研究所国学门月刊上发表的魏建功《古音学上的大辩论》、王力《谐声说》、魏建功《到底怎么样(方言调查)》、魏建功《吴歌声韵类》等文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歌谣研究会”:近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开端(2)在线全文阅读。

“歌谣研究会”:近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开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