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在整个国际经济外交事务当中,一定要牵住美国这只牛鼻子。我在这里并不是宣传害怕美国,只是在陈述一个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事实。习近平在十八大以后就提出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正是从中国整个外交大局出发的。我们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两国遵循几个重要原则,比如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不冲突、不对抗。我们就是要向世界证明,美国和中国全球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可以通过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这样的互动,来建立一个新型的不冲突、不对抗的大国关系,从而打破多年来世界政治和外交进程中全球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难以搞好关系的历史。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就是要低美国人一等,凡事求着美国人,我们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决不能出卖中国人的利益以求得妥协。实际上美国最讲利益、最讲实际、也最瞧不起在他们面前卑躬屈膝的国家。我和美国人谈判一向是强硬的,因为我知道如果表现得软弱无能特别是不专业,美国人会瞧不起。任何谈判一定要跟美国人讲清楚他们会获得什么利益,如果我们和美国人谈判一味只强调我们在朝鲜战场没有怕过他们,现在也不会怕他们,等等,他们会觉得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但是如果我们非常专业地指出美国立场中违背世贸组织协议中的问题,他们则会很坦诚地承认并做出妥协。
继续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坚持发展这一要务,是一切的根本;而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这是重中之重。如果我们紧紧抓住了这两条,不管外部形势发生怎样重大的变化,我们都不怕。
三
那么,在当前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中国要实行一种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战略呢?或者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对外开放战略要做出哪些重要的调整呢?
首先,我们制定对外开放战略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我认为,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使我们的对外开放战略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之上。
中国人世以后,对外开放战略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争取双赢,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平等互利、共创双赢。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和一些大国关系比过去更加深刻,相互交融程度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时候,新的对外开放的战略一定要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如果说过去对外开放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实现互利共赢,今后我们要为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制定对外开放战略。这个利益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互利双赢战略的一个升级版。因为双赢还只是一个一时一世的交易,而利益共同体则是从长计议,把两个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国防利益和安全利益等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下一个新的基点。我们不仅仅是经济上得到好处,进出口扩大,对外投资增加,更重要的是使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得到保证。
什么叫利益共同体?打个比方,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优秀的教练、裁判员、运动员包括著名国家政要,像美国总统一家、俄国总统等都汇聚一堂。鸟巢此时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不仅中国的情报机构、武警部队密切关注鸟巢的安全,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俄罗斯的情报机构等都在关注鸟巢的安全。鸟巢就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的载体。而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正是要打造一个像鸟巢这样的利益共同体,使得美国觉得打击中国就是打击美国自己、打击鸟巢就是打到美国人头上。如果能够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对外开放战略就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
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领域上,我觉得现在也应该做一些重大的调整。总体来说有四个转变:
一是在国际贸易上,从以扩大出口为主转向出口与进口并重。
过去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扩大出口为主,中国搞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当时我国也确实外汇奇缺,1971年底乔冠华同志率代表团到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时候,为了筹措来回的几十万美元的差旅费,全中国上下翻箱倒柜,而现在一个老板都出得起。我们当时能够动用的一点外汇,是拿来应对中国出现大规模饥荒时购买粮食的钱,是谁也不能动的“救命钱”。
到了今天,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首先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再需要出口,我们要解决这么一个认识问题。有些人说中国现在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要从重视扩大出口转到重视扩大进口,我觉得不完全对。进口与出口要并重,因为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对我们还非常重要。比如2012年当出口超过2万亿美元,制造的就业岗位就有8000万人,所以认为出口可有可无是不对的。现在中国国内那么多部门产业过剩,每年2万亿美元的出口,12万亿人民币的产能,如果不通过出口来消化,完全依靠国内来消化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的外贸出口没有过时,而且我们只有通过出口才能使我们的产品质量紧紧跟上全球同类产品的最高质量,只有走出去才知道我们的产品是否具有全球竞争能力。当然,情况确实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现在要加大进口的力度。学国际贸易的人都知道,在国际贸易上真正的赢家是进口方而不是出口方,真正的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进口方手中。主宰国际贸易的最大赢家必然是最大的进口国。为什么美国一直那么牛?就是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此外,我们要实现国内的产业升级,就要在中国制造过程中进口全球最好的原材料、零部件、技术、人才等。我提出一个口号,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世界制造”。就像波音飞机一样,成千上万个最好的零部件并不是在美国生产,而是在70多个国家生产,这是美国波音飞机的全球制造,美国至今对波音飞机零部件的进口还全部实行零关税。为了实现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我们必须使用外汇,用最灵活的进口渠道进口全球最好的零部件、品牌、专利等,使进口在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法国香榭里大街最大的LV门店前中国人经常排成长队,为什么我们的外贸不进口呢?这就说明我们的外贸环节中出了问题。因此,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必须很好的进口。大家对贸易摩擦也很头疼,经常说美国、欧洲人又在搞贸易摩擦。其实,解决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纠纷最好、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增加进口,成为进口大国。比如说我们多进口几十架波音飞机,多进口美国的小麦大豆,很多问题便不成为问题。
二是在国际贸易上,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
中国现在的货物贸易可以说在全球具有很大的竞争能力。但是我们的服务贸易长期处在劣势、处于逆差。这造成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度是负数。我在《人民日报》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年底发布了一个数据,称中国的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2.2,这让搞国际贸易的人都非常沮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正出在服务贸易上。中国2012年货物贸易的顺差与GDP增量相比贡献率为4%,而服务贸易是逆差,与GDP增量相比是负6.2,最后结果是负2.2。所以说,如果中国在服务贸易上不能有大的提高,贸易对于整个GDP的贡献就永远是负数。当然,我们的服务贸易在过去长期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非一两日可为,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