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联想说的内涵与证据
对于联想说来说,重点在于质疑适应说的上述证据,并回答镜像神经元系统是如何在感觉运动经验获得过程中形成的,尤其是后天的经验与学习过程会对镜像神经元系统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库克( Cook)等人认为在个体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镜像神经元是在联想学习的领域一般性加工中形成的。虽然它们可能有心理功能,但并非一定要有一个特定的进化目的或适应功能。
联想序列学习解释认为,镜像神经元的反应属性是通过如下步骤获取的:在学习前,具有高级视觉属性的感觉神经元(例如位于纹外皮层( extrastriate areas)的神经元)与具有感觉运动属性的运动神经元(例如位于前运动皮层和顶叶皮层的神经元)之间不存在系统化的联结。在那类可以产生镜像神经元的学习过程中,编码产生特殊运动指令的运动神经元与编码运动感觉属性的感觉神经元之间形成了关联性的激活。这种经验可以通过模仿、镜像自我观察、对自身运动的观察或执行与他人的同步动作而获取。关联性的激活增强了那些编码感觉属性的神经元与编码运动指令的神经元。这要满足两个原则:一是邻近性(contiguity),观察者在同一时间看到并且做出与被观察者相同的动作(如婴儿看到成人的吐舌动作,并做出相似的动作);二是相倚性( contingency),通过一个事件推测另一个事件(如通过成人吐舌动作可以预测婴儿会发生相应的模仿)。在学习之后,感觉神经元的激活会传递给那些与感觉神经元之间存在强烈联结的运动神经元。这些运动神经元也就演变成了镜像神经元。目前,联想说得到了一系列实验室实验的支持。
按照适应说的观点,如果镜像神经元是一种自然选择的基因适应产物,那么进化赋予的结构体现在功能上就应该具有某种程度的稳定性。换言之,镜像神经元的发展对那些妨碍其适应功能的环境扰动应该具有抵御或“免疫”能力。然而,来自大量实验的证据显示,镜像神经元或镜像机制无法抵抗对不相似动作的编码。不匹配或逆镜像( counter-mirror)感觉运动训练会消除自动模仿,甚至会反转磁共振成像(fMRI)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镜像反应。如有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了大约90分钟的不匹配感觉运动训练:当观察到一个小指运动时,他们就重复进行食指运动,反之亦然。在这项训练之前,他们的手指运动表现出镜像运动诱发电位反应。如观察食指运动比观察小指运动诱导出更多的食指肌肉运动,反之观察小指运动比观察食指运动诱导出更多的小指肌肉运动。在实施这一短暂的训练之后,这一模式就被改变了,即观察食指运动比观察小指运动诱导出了更多的小指肌肉运动。这暗示镜像神经元具有超越适应说设想的极强可塑性( plasticity)。上述结果也印证了以往研究中发现一些长期接受某类技能训练的个体在观察其他个体执行相同动作时会产生更强烈的镜像神经元放电。例如,对钢琴表演中的手指动作的观察表明,钢琴家的镜像神经系统激活程度比普通被试更高。其次,按照适应说的观点,镜像神经元的产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生物体适应外部环境,并与其他个体之间进行有效的社会互动。然而,近期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或镜像机制无法抵御对无生命刺激的编码。任意关于声音、色彩和形状的刺激都能在感觉运动训练之后诱导出镜像的运动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和行为效应。例如,有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了大约50分钟的感觉运动训练:当看到机器钳子打开时,他们就张开自己的手;当看到机器钳子闭合时,他们就握拢自己的手,如此反复训练。在这项训练开展之前,钳子运动诱发的自动化模仿比人类手部运动要少,但训练后的24小时,钳子运动所诱发的自动模仿效应和手部运动诱发的效应一样强烈。这说明镜像神经元的活动并不具有对象特异性。
结合上述证据,联想说认为,来自种系发生学上的证据恰恰支持了联想序列学习对于镜像神经元产生的设想。研究者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假设,凡是具备联想学习能力的物种(例如鹦鹉、狗、大象与海豚)都具有类似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至于新生儿面部模仿能力,已有研究发现,闪烁的光线、欢快的音乐等一系列唤起刺激都能诱发新生儿吐舌这一动作,而当婴儿在观察一个机械的“舌头”时也会诱发更频繁的吐舌动作。此外,联想序列学习理论较之适应说也更容易实现操作化的检验。
三、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育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与适应说相比,联想说为镜像神经元系统提供了更灵活、更多样的发育途径。基于联想序列学习理论的镜像神经元个体发生学刻画了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生物基因与后天学习的耦合动力学图景,也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与语言教育等五大领域之间的整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心理学解释框架。
首先,联想说肯定了模仿、镜像自我观察、对自身运动的观察、执行与他人同步的动作,对于镜像神经元形成与发育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当前学前儿童教育的五大领域具有丰富的启示。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为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健康教育上尤其强调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儿童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并倡议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投掷、拍球、滚铁环等游戏活动。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然而,《指南》并未介绍具体的训练方式与有效的训练方法。鉴于镜像神经元系统在感觉一运动发展上扮演的枢纽角色及其发育规律,联想序列学习理论建议教师要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模仿、镜像自我观察、对自身运动的观察、执行与他人同步的动作等方法来有效提高儿童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例如,可以筛选出身体平衡与协调性较好的儿童作为榜样,让其他儿童在某项活动前后反复观察前者的动作姿态要领,并开展模仿练习,以利用邻近性原则激活儿童的镜像神经元系统。教师需要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及时向儿童反馈某些动作要领与动作结果之间的关系,如投篮姿势与投篮命中率的关系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同步化练习,让完成某项活动较好的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练习,以利用相倚性原则激活儿童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又如,《指南》强调在音乐舞蹈活动等艺术教育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按照联想序列学习理论,除了通过自我观察来判断并改善空间感与运动方向感之外,利用镜像观察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做法是在幼儿音乐舞蹈活动室的实体墙上有选择性地嵌入专用镜来即时反馈幼儿舞蹈学习的效果,实现视觉与运动之间的有效联结。此外,虽然目前尚无证据确认镜像神经元系统直接参与了逻辑训练与知识记忆归纳的学习过程,但在注重动手技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联想序列学习的意义仍然不可忽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镜像神经元系统的个体发生学及其学前教育意蕴(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