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城044000)
[摘要]在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通识性知识既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也是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水平持续提升的源动力和支撑力。学习通识性知识有助于拓宽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视野、丰富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化水平。高校、幼儿园和教师三方融合一体化培育,是幼儿园教师学习通识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通识性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质量和发展态势,因此在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通识性知识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它对拓宽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视野、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保教工作水平有着重要价值。高校、幼儿园和教师应三方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园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学习、掌握与运用。
一、通识性知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通识性知识指支撑和保障其有效开展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促进其专业持续发展的广博普通文化知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掌握的通识性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这些知识对促进幼儿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持续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
首先,从幼儿园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独特性来看,幼儿园教师接触的是3—6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范围逐步扩大,学习的渠道也开始多元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十分旺盛,所提问题不仅十分奇特,甚至还具有前沿性和深刻性,广泛涉及天文、地理、文化、数学、宇宙、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教师由此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与材料,支持幼儿广泛的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通识性知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掌握支持、引导、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并能在保教实践中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其次,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来看,由于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师必须注重各个发展领域之间、不同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而不应片面追求儿童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发展。这也决定了教师必须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能为儿童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再次,从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启蒙性来看,幼儿园教师必须广泛学习人类文化各个领域的通识性知识,才能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的独到理解、感悟和信念,并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加以实践。由此,对幼儿园教师而言,通识性知识的多少、文化底蕴的厚重程度,一方面决定了他们文化水平的高低和专业知识的多少,决定了其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营养是否充足和将来专业持续发展的高度与持久度,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幼儿对其提供的保教内容、保教方式的喜爱程度和其开展的保教活动的质量。只有根基深厚,才能枝繁叶茂,同样幼儿园教师的知识越广博、越丰富,文化素养越深厚,在保教工作中往往更有爱心、信心、耐心,更懂得信任和宽容儿童,保教实践更得心应手。他们不仅仅立足于幼儿现实的发展,更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通识性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历练师德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从教书匠成长为卓越的教师,真正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教师学习通识性知识的途径
(一)高校要对接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加大通识教育课所占比例,增强课程的文化内涵
纵观我国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专院校,其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基本包括四个模块:一是政治理论素养模块,通常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形势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二是人文素养模块,通常开设了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等课程;三是教育素养模块,主要开设了幼儿园教育政策法规、中外教育名著导读等课程;四是工具技能类,通常开设了外语、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尽管涵盖了政治、社会、人文和教育四大领域,但真正作用于“文化内涵”的课程还是开设得很少,尤其是课程实施中没有真正对接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需求,难以满足幼儿发展和幼儿园保教工作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专院校对接幼儿园,从幼儿园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出发,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精心构建本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融汇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美学等学科领域,使其特色化、深度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孕育文化内涵的课程或内容,如可以增开中国传统文学修养、中华民族精神概论、自然科学知识、艺术修养、通俗美学等选修课,或者举办专题讲座,为职前幼儿园教师积淀通识性知识、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历练文化品性,进而坚定职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供广泛的学习与实践机会。
(二)幼儿园要重视园本文化建设,为教师搭建持续学习交流通识性知识的平台
为丰富幼儿园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培育幼儿园教师美好的心性品质,就必须首先重视发挥幼儿园园本文化的引领作用。园本文化的功效说到底是养成、浸润、生成与升华,故幼儿园应坚持“以文立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办园思路,用“园本文化”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发展专业。其次,要发挥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引领作用,通过特色课程、专题讲座、知识论坛、外出培训等方式,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获取更多更广泛的通识性知识、人文精神资源和职业自信力,充实、替代或改变自身原有的一些旧知识、情感和行为,并自觉内化为高尚的人文精神,最终融化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保教工作水平。再次,要拓宽通识性知识和文化习得的渠道,搭建幼儿园教师之间、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社会、高校研究者之间多元学习、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沟通交流平台与互助平台,促进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保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幼儿园教师学习通识性知识的价值与途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