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星空”为例,教师在此活动中的适宜行为包括:首先,关注儿童经验。活动之前,教师请幼儿去观察,由此对活动进行了有准备的铺垫。活动开始阶段,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兴趣。幼儿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其次,尊重与理解儿童。和美课堂的核心是尊重与理解。教师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提启发性问题,并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思考,同时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真正把孩子作为课堂的主体,在互动中时刻关注孩子的表述与观点,给予积极而多元的回应。此外,教师要善于提升和梳理孩子们的回答,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同时拓展儿童的经验与体验。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为幼儿创设出可激发其好奇心的学习情境和安全心理环境,能够为幼儿预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幼儿通过提问挑战自己、挑战同伴、挑战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和维护。
再以小班语言活动“我爱我家”为例。在第一次观摩课上,当教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爸妈的长相特征时,一个孩子说:“我爸爸的肚子很大”。这与教师预设的目标——讨论爸妈的“面部长相”有所不同,孩子注意的是爸爸的“肚子”。在此关键时刻,教师主动放弃原来的预设目标,而改为追问孩子:“爸爸的肚子怎么会大的?”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回答:“吃啤酒吃大的”“吃剩饭吃大的”,等等。虽然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的积极回应显示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属于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第二次观摩课上,又有孩子讲到:“我爸爸的肚子很大。”教师抓住这一机会,话锋一转,追问到:“平时和爸爸的大肚子玩过吗?”孩子兴奋地说:“有!爸爸的大肚子可软啦……”等孩子回答完,教师又及时总结、提升:“是啊!尽管爸爸的肚子很大,可是他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由此仍然紧扣了这一教学活动的主旨“我爱家人”:不管爸爸肚子大小,爸爸都值得我们爱。这一高效的提升使得孩子的回答与活动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尊重儿童与促进儿童发展的双重目标,属于教学行为中高质量的适宜行为。可见,在师幼互动的回应中,教师应时而是智者,时而为同伴,时而又做主持人,引导孩子展现、表达、交流、探索、学习,最终实现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总之,在和美课堂中,教师要真正了解幼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素养。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观察、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创造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在幼儿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美教育的实施效果最终体现在幼儿和教师身上,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心灵和谐、个性突出、体验愉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职业幸福。可以说,乐教乐学是和美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园教师应做快乐的使者,学会捕捉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能以感恩的心接纳包容幼儿的一切,能静静倾听每一位幼儿的心声,耐心等待幼儿慢慢成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戴璐,王春燕,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现状分析——以杭州G区幼儿园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3,(1 1).
[2]马春玉,幼儿园和美管理文化的构建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3]王燕,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现状与改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7).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幼儿园和美课堂的构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