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词切分任务中合成词和单纯词的成绩均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儿童在合成词与单纯词上的成绩均值差异显著:3.5岁t=-2.565,P=0.019<0.05;4岁t=-2.156,P=0,044<0.05;4.5岁t=-3.162,P=0.005 <0.05;5岁t=-2.131,P=0.046<0.05;5.5岁t=-2.131,P=0.046<0.05;6岁t=-2.629,P=0.017<0.05;6.5岁t=-2.108,P=0.049<0.05。各年龄组儿童在单纯词上的平均成绩均优于合成词。
对词切分任务中有意义排列的词串、句子和无意义排列的词串、句子的成绩均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儿童在这两种任务上的成绩均值差异显著:3.5岁t=-2.405,P=0.027<0.05;4岁t=-3.405,P=0.003<0.05;4.5岁t=-2.949,P=0.008<0.05;5岁t=-2.221,P=0.039<0.05;5.5岁t=-2.923,P=0.009<0.05;6岁t=-3.074,P=0.006<0.05;6.5岁t=-2.223,P=0.039<0.05。各年龄段儿童在无意义排列的词串、句子分割任务上的平均成绩优于有意义排列的词串、句子分割任务。
四、讨论
与英文不同,中文的字词在篇章中是连续不断的,要想正确理解词义进而理解句意,首先必须从句子中识别出有意义的字词组合来。英文文本中因存在词间隔,所以阅读时主要是对词的识别,而中文文本中没有词间隔,所以阅读就包括了对词进行切分和识别的两个心理加工过程。词切分能力预示着儿童对语言的词物理形态的认知以及对词之意义的提取,这是词意识获得的重要过程。本研究发现,3.5-5.0岁儿童的词切分还不是很清晰,体现在或者切分得很“碎”,即以字为单位进行切分,或者切得很“大”,即以整个词串、句子为一个分割单位。5.5岁后,儿童完成词切分任务的平均正确率开始超过60%,表明其词切分能力开始发展,但是还不能明确地区分“词”和“字”,特别是在完成书面语词切分任务时基本上仍然是逐字分割。6.5岁后,儿童完成词切分任务的平均正确率开始超过80%,说明他们基本具备了将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早期口语词切分能力与书面语词切分能力的发展不同步,体现出先分后和的特点。3.5-5.5儿童完成口语形式的词切分任务的成绩明显优于书面语,6.0-6.5岁儿童在完成这两种语言形式任务上的正确率则差异不显著。此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也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可能与儿童6岁以后开始大量接触书面语言材料(如散文、童话、故事等)有关系。另外,本研究发现在口语与书面语这两种形式的任务上,年龄组差异均显著,如5.5岁和6岁儿童在口语切分任务和书面语切分任务上都有显著差异,5岁和5.5岁在书面语切分任务中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则显示,对于口语切分任务,4岁和5岁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4岁、5岁儿童与6岁儿童有显著性差异;对于书面圈词任务,4岁、5岁和6岁之间均差异显著。这与本研究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原因可能在于以往研究一般以一岁为一个年龄段,而本研究则以每半岁为一个年龄段,由此儿童词切分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在每个半岁之间都呈现出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各年龄段儿童在名词和动词上的词切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但实词的切分成绩显著优于虚词,单纯词的切分成绩显著优于合成词,无意义排列的词串、句子的切分成绩显著优于有意义排列的词串、句子。此研究结果与从各类词汇习得顺序、数量等方面体现的儿童早期词汇获得序列相一致,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其中,儿童完成名词和动词的成绩没有差异,说明儿童词切分能力发展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实词效应”。儿童词切分的发展间接反映了儿童词意识获得的过程。伊万提出儿童文字意识的结构发展论,其中儿童单词获得的可能发展方向是:文字中单词的概念——短单词和长单词——单词和字母——单词辨认。汉语不同于英语,儿童获得词的发展过程可能是:句子——字——词或词串——词块——词的过程,这与伊万提出的结构发展论基本相似,但并非完全吻合,是由汉语和英语在语言体系、语言形式等上的差异所致。总之,儿童在学前阶段其词切分能力已经开始发展,并要经历从句子到字再到词或者词块的过程,在口语与书面语中则体现了从分离到重合的发展趋势。词汇类型对儿童词切分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实词分割的平均成绩优于虚词,单纯词分割的平均成绩优于合成词,无意义排列词串、句子分割的平均成绩优于有意义排列的词串、句子,符合儿童词汇获得的基本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与母亲气质、教养方式的关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