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秦观《踏莎行》的审美意蕴与人生启示(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八九”(黄庭坚《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彝德叟》诗),在人的一生中,一般都难逃困境。面对失意,似秦观作失路之悲的人,十有八九亦为早逝之人。唐代的王勃少年得意,六岁能文词,十四岁就应举及第,当上沛王李贤府的修撰,可后来连遭挫折,自称“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后在渡南海省亲时,不幸溺水,惊悸而亡,年仅二十七岁。唐代诗人李贺,因父名犯了皇帝的名讳,入仕无门,一生沉郁不得志,二十六岁便抑郁而逝。南宋词人刘过,关心时政,力主抗金,可谓有理想、有才能,但可惜屡试不第,求仕不成,在失意落魄中只活了四十二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今之读者,在掩卷长思时,莫学秦观作失路之悲。明代洪应明写了一本《菜根谭》,教人“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此乃人生之至理。我们当学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旷达、刚毅、坚强之辈。在苏门词人中最聪明和最令人不可企及的人,当推苏轼本人。他一生遭遇大起大落,但不管得意失意,他都能以灵活圆通的处世态度来坦然面对。苏轼一生,被一贬再贬,最后一次被贬逐到当时最荒远艰苦的“生理半人禽”的海南儋耳去,且时年已过六十余岁。在他准备辞别亲人去海南时,“子孙痛哭于江边,已为死别”(《昌化军谢表》)。儋州生活,果然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苏轼《与程秀才书》)[6],但他竟逐渐安居下来,且一住就是三年。不但未死,还对这蛮荒艰苦的地方产生了感情,留下慰人诗句:“垂天雌霓去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儋耳》),“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五谪海南儋耳》)。[6]建中靖国元年(1101),他回到镇江,在游金山寺时,又像给自己一生作总结似的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未,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7]这便是苏轼对人生的觉悟与旷达。在“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浩叹中,唯有苏轼最懂得进退:人不是什么时候都那样执著于在人生大舞台上扮演一个认真的角色,有时应情愿退出舞台,做一个“袖手旁观”的闲人或观众。与秦观一样被贬至穷山恶水的黄庭坚表现出相当坚强与不屈。元符三年(1100)他被贬至戎州(今四川宜宾),与友人史应之相叙,作《鹧鸪天》三首,其中第二首写道: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观。黄花自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他始终保持精神不被挫败,留下健康的身体和政敌们“走着瞧”,这般坚毅的意志使他的词中出现少见的“狂者”形象:词人虽五十六岁,却面对风雨横吹笛,又醉里簪花倒戴帽子,一副活脱脱的“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的模样!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素来是古代无数仁人志士们所共有的政治理想,但辛弃疾却是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材大难为用”的悲剧性人物:报国无门,不得已成为隐居乡间的“闲人”;可谓苦不堪言。他在“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的《永遇乐》中写道:“……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莫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但纵是如此,辛弃疾还会任运随缘,乐天知命,通过自我安慰来调整和平衡心态:“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瑞鹧鸪》)。可知他不类秦观,故未早逝。 
  (二)应当珍惜生命,看淡人生得失 
  一首《踏莎行》,写出了秦观的悲苦与迷离,面对惨淡人生,秦观的无理之问,成了哀告无门的凄厉与沉沦。他在孤馆独宿,在背井离乡的寒颤中走向自己的末路。虽然词人也在寻找“楼台”“津渡”,眺望“桃源”,也曾叹惜春去“斜阳暮”,但词人无力抵抗现实的凄凉,绻缩孤馆,任由寒风肆意吹袭,听声声的杜鹃啼叫,泪流满面。现实已彻底失望,还望亲朋戚友一念,有书信传递温暖,怎奈“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只能遗下“此恨无重数”堆砌心头,故一面追问郴江水“为谁流下潇湘去”,一面亦有意随水流逝去了。词中隐隐包含着的生命意蕴,乃为自我放弃,并无珍惜之意。所以,此词写于1097年,三年后北行至广西藤州时,秦观便溘然长逝于光华亭。其实,早在绍圣三年丙子(1096),秦观南迁至衡州时,衡阳守孔毅甫一见其人,再见其《秋千岁》词,就大为惊讶:盛年之人,为愁苦之言悲怆太甚!“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人世矣。”[8]此时秦观的精神已完全崩溃了。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中说:“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失灵宝,……”[5]说得很中肯,也很凄惨。 
  秦观如此,一方面固然与封建社会压抑人才有关,另一方面亦反映出词人未能参透生命的真谛的现状。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但生命所容纳和负载的人生内容并不全是幸福和快乐,而另有无法逃避的烦恼和痛苦。而且,这些烦恼和痛苦又往往是因为追求幸福和快乐所反弹而生的,所以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欲念越多就烦恼越深几乎成了生活中的一条通例。缘此,过分地看重个人的幸福和利益,就会陷入患得患失,烦恼丛生的情感圈子中,人生反而会失去宁静与快乐。这样,为求自我解脱,词人势必要用另一种“看淡人生”的思想去冲淡其人生的愁怨。惟其如此,才算是珍惜生命。但我们知道,秦观是做不到的。且看他在生命后期写的几首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论秦观《踏莎行》的审美意蕴与人生启示(3)在线全文阅读。

论秦观《踏莎行》的审美意蕴与人生启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1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