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多数高校,英语作为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都是以合班的形式进行授课的。而合班的意义,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而言,类似于“大班”的代名词,因为合班的人数往往都超过了语言学习所要求的班级人数上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班英语教学课堂效果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大班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效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4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02
近两年来,英语高考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越来越倾向于使英语这门学科回归它的本质,即交流工具。我国的学生从初中,甚至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英语,但能用英语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却屈指可数。改革旨在改变多年来我国大多数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方式无疑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绊脚石。
一、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
根据大学外语委员会2001年对全国160所普通高校所做的一项调查,50%以上的英语课堂学生人数超过60人。而在我校,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小则二合,多数都是三合四合,班级人数远在60人以上,普遍超过80。如此庞大的班级规模,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问题百出。
(一)师生互动受限,课堂活动难以展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无疑要求学生多说、多写、多译。教师通过安排这样的课堂活动,来及时捕捉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所授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用英语说写译的应用能力,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另外,通过组织这类课堂活动,教师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普遍错误并纠正。然而,由于班级人数普遍较大,一般的教室难以容纳,本校大部分英语课安排在能够容纳上百人的阶梯教室。教师想要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人数上,都是无法实现的。
(二)难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和内地许多高校不同,本校地处新疆南部,是南疆唯一一所综合性高校。近些年,除了本地生源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由于新疆和内地师资力量及学习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内地与本地生源在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个体和总体差异。这对教师课堂内容的安排的教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而使这一挑战更为艰巨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本校的很多英语三合班和四合班,并非总是来自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有的合班是由两个甚至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在课堂内容的教授和课堂任务的布置等方面严重受阻,也无法建立和使用同一评价体系对合班的所有学生进行评价。
(三)课堂管理分散教师授课精力
小规模班级授课时,教师几乎在授课的前几周便会将学生与其姓名一一对应。课堂上,想要提问,随时随地可脱口而出学生的姓名。也无需通过点名的方式来确定出勤。教师的眼神可关注到每个学生,洞察他们课堂情绪的变化。而班级规模的扩大,改变了这种师生关系。无论是前后,还是左右,空间的跨度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视线范围,学生人数也远不是教师眼神可以关注过来的。学生在不被关注的情况下,难免走神,开小差,或者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在大合班,诸如上课玩手机、窃窃私语、缺勤等现象屡见不鲜。遇到此类现象,教师难免要暂停授课进行制止。这无疑对教师的授课精力和投入程度有所影响,也破坏了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
二、提高大班英语教学课堂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将精读课堂与听说课堂相互结合
大班授课课堂活动组织耗费时间,师生互动难以实现。教师可将这部分活动放在听说课来实现。本校的英语精读课是合班授课,每周四学时,教师可利用这四学时,对学生进行适合大班授课的知识输入,即听说读写译中的听和读。学生阅读要讲解的文章,听教师对文章的解释和语法点的讲解。学生完成知识输入这一环节。而听说课是单班授课,每两周是二学时。教师可将每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设置相应的听说任务,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精读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将所学的新词,新语法应用到自己的交流活动中,实现学以致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课堂效果的对策研究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