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孤独者》中的复调问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 《孤独者》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主人公魏连殳悲剧的一生,展示出一种深层对话机制,蕴含着第一人称叙事的复调诗学,显示出《孤独者》主体建构的复杂性及小说独特的艺术性。

关键词: 鲁迅;孤独者;复调

一、鲁迅小说中复调结构的来源

鲁迅的“多疑思维”形成其言说的复杂性,精神气质的多层次性,展现在小说中便形成了“复调性”。鲁迅的小说总是同时有多种声音,多种情感相互纠缠,平淡的叙述之外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鲁迅在《<穷人>小引》中写道:“显示灵魂的深者,没要被人看做心理学: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作者。他写人物几乎不需要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又因为显示灵魂的深,所以一读那作品,便令人发出那精神的变化。”1据此可知鲁迅对陀式作品的认可。而鲁迅对他的接受,严家炎写到三个方面:“一是写灵魂的深,二是注重挖掘出灵魂内在的复杂性,三是在作品中较多的用全面对话方式而不是用单纯的独白体的方式呈现。”2这三方面在《孤独者》中都有呈现。

二、《孤独者》叙事结构的复调

第一人称的叙事最富有叙事角度弹性。叙述者的体验和叙事大多是作者的自我投射。“我”即是小说的叙述媒介,又是被认知和解剖的对象。《孤独者》中“我”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者自我的解剖。“我”与被叙述者之间存在对话性的复调关系。

小说开端,“我”是讲述者。“我”只是在S城时听到过魏连殳一些“奇异”事迹,没有什么交集。在寒石山,“我”也只是听村民议论他。此时的叙述是单方面的。在第一部分最后,“我”因好奇心,途径他家时才与之有简单的对话。

回到S城,过大半年后,“我”和魏连殳才熟络,逐渐打开心扉,进行心灵的对话。此时“我”的叙述主体性变弱。被叙述发声后,变成了平等的对话关系。

“我”听说魏连殳被辞退,看到魏连殳变卖了自己珍藏的书,决意要去访问他。此时“我”的叙述主体地位下降,被叙述者魏连殳开始大段讲述最近的遭遇及祖母的死。而“我”主要在倾听,仅在倾听过程中偶有发声。

“我”在山阳教书时收到了魏连殳的信。在阅读来信时,“我”的叙述主体地位完全让位被叙述者魏连殳。他将其遭遇的事情通过信详细地告知“我”。这种当事人自己讲述悲惨的遭遇,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人精神毁灭之后的绝望与悲凉。小说叙述的结构也形成了一种双重结构。

当“我”再次回到s城时,魏连殳已去世。此时小说出现一个新的叙事者“大良的祖母”,被叙述者魏连殳的事迹由她进行讲述。“我”又变成倾听者。这里小说叙述结构又多了一条。

以上可以看到鲁迅没有像以往第一人称叙事,如《故乡》中“我”占有绝对优势,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孤独者》中叙述对象是和我有相似经历的知识分子,拥有着复杂的灵魂和生存经历,“我”不存在任何优越感,对叙述对象也没有评论的特权。“我”与魏连殳在结构上是并置的。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将文章结构的复杂性也展示出来了。

三、人物心灵的复调

心灵的复合结构决定了心灵的动态性。表现在个体心灵中各种要素内部以及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互相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3《孤独者》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是展示人物心灵的复杂性。同时间接展示了鲁迅对希望有无的复杂内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孤独者》中的复调问题在线全文阅读。

《孤独者》中的复调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0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