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未来(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改革教学模式,尤其是涉农专业
由于涉农专业学生规模的萎缩,对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国家为了鼓励学生选择涉农类专业,已于2009年出台了免学费的优惠政策,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涉农类专业依旧是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革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劳动有机的结合,以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涉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河北省探索出了成功的经验,即采用涉农中专送教下乡。通过这种实地教育,培养符合实地需求的实用性农民。送教下乡打破过去的教学模式,根据各个村或镇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选择教材,通过调查农民所需的知识而开设相应的课程,这不仅使农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使课程的实用性大大增加。农民学习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用于自己的生产劳动,从而使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种教学模式不再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场所,而是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既能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不耽误农民的正常生产劳动,在实际的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
5.建立健全政策,出台公益性农民培训制度
当前,我国存在着较大数量的农民工,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 894万人,但是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占32.7%,还有相当多数量的农民工没有接受技能培训。在农村中生活的人口也是数量巨大,2014年为6.2亿,这些人口中的劳动人口教育水平多为小学、初中。
对于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处理继续加强涉农专业及职业院校的扶持力度,还需要完善制度,加快出台公益性农民培训制度,建立公益性的资助体系,给予学历型职业农民培养财政支持。在这方面有些省份已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福建省从2013年开始,已经将新型职业农民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纳入财政免学费保障;陕西省2014年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培训补贴,人均补贴达3 000元;广西省2014年对1.5万新职业农民进行了免费培训。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为农民在新形势下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宏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N].湖南日报,2010-02-19.
[2]孙佳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职教通讯,2013,(3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未来(3)在线全文阅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未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