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琪
(陕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本文探讨的是音乐是否能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生活造成良性影响。根据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等音乐教育法,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深入观察以及积极运用音乐游戏的手段进行干预性研究,肯定提出的设想。音乐有作用于社会,同时音乐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音乐只有实现其社会功能,才能得到其最真实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音乐游戏;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干预与帮助
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85-02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无国界、无地域、无种族限制的,是不用翻译便可直接交流情感并会产生共鸣的具有高度灵性的情感艺术。音乐属于全人类,同时更属于弱势群体。由于音乐的特殊性,它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同样具有生活在社会上的权利,他们作为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其权益保障状况会直接反映我国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以音乐为干预方式的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中又占有了及其重要的地位,有着特殊而神圣的使命。
就此,在笔者大四实习期间作为社会工作志愿者中的一员,加入法学院社会学系社工团队,对威海市天宇启智学校中选取的五名5-8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其中,笔者及两位同伴主要研究的方向是音乐对于他们的干预和帮助。
自闭症又叫做孤独症,是儿童早期一种广泛性脑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简称PDD),属于精神残疾,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1]。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等等各个方面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无奈于他们身后家长的操劳和辛勤,想到了一个孩子妈妈说过的话:“我的心都碎了”。此情此景,更加坚定了笔者及伙伴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的信心。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成员 6人
1.2 研究目的
探讨在音乐社会学的视野中,运用音乐游戏等手段是否能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造成良性影响。
1.3 研究对象
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从威海市天宇启智学校中选取的五名5-8岁的轻度孤独症儿童。
1.4 研究根据
主要把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等人的音乐教育体系作为音乐干预手段基本分析和运用的根据。运用《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由KRUG于1978年编制。
1.5 研究设计
笔者课程实录如下:下午3:50开始上课,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小脚并拢、小手放腿上,开始报数,选取其中一名报数声音洪亮的小朋友起来挨个点名。接着听第一首歌曲《左手右手》,3分钟左右,边听边做动作,连续听了两遍。接着又听《捉泥鳅》等三首儿歌,2分钟左右听两遍,一边跟着老师做动作一边听。最后老师要小朋友们每人表演一个节目,他们唱了《我的好妈妈》、《好汉歌》、《新年好》等歌曲,表演结束后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作为鼓励和表扬。最后要下课起立的时候,老师用先叫穿灰裤子的小朋友起立,再叫姓张的小朋友起立等方法用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4:20时集体大声数十个数下课。
在教学过程中,拿第一首、第二首歌为例,在唱《左手右手》时,播放了两遍,每一遍孩子们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第一遍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们寻找声源,在老师的声音中跟着音乐动起来,有一个症状较轻的孩子可以很好的跟着老师做着关于举左手、举右手、两个小臂绕圈等动作,第二遍的时候有些孩子开始不耐烦,甚至有一个孩子开始哭闹。第二首歌《捉泥鳅》,整体感觉和第一首歌相同,第一遍时还有一些新鲜感,第二遍结束时有一个孩子突然跳出来哼唱,令我惊讶的是,无论是音调还是节奏,他都唱的非常准确,甚至完整的唱出了最后一句歌词。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在听音乐过程中他的眼神没有看过老师,只盯着远处的某一点或是一直在游离中,但他却能够非常准确的唱出最后一句。
根据小朋友一系列对于音乐的反应,经过和老师的多次探讨研究,采取“接受法”和“主动法”[2]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些以音乐作为干预手段进行音乐游戏式的教学,每周进行辅导3次,每次25-30分钟,连续做60天进行逐渐的观察研究分析。以两周作为一个周期,共计4个周期。第一个周期的干预方法是:开始上课时点名,弹奏开场歌,儿童聆听它的节奏并且尽可能的跟唱;让儿童自行创造和想象节奏,并用三角铁、沙锤等简单乐器体现出来。第二个周期的干预方法是:弹奏开场歌,跟唱;即兴的演奏旋律或者节奏,引导儿童创造想象,并运用简单音乐器具模仿。第三个周期的干预方法是:弹奏开场歌,跟唱;弹奏音乐故事,引导儿童演唱,并且做出与之相应的动作或表情。第四个周期的干预方法是:弹奏开场歌,跟唱并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加强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2 研究结果
2.1 从个别训练前和两个月后分别对以下七个方面来对比分析
在语言沟通能力上,个别训练前孩子会说简单的词,但不会主动说;两个月后有时候还会提出简单的问题,但是不愿意和老师以及家长以外的人交流。
目光交流方面,个别训练前孩子与人基本没有交流;不与人对视,即使有一些对视,目光也只会停留很短的一段时间,或是盯着一个地方看,或是呈现游离的状态;两个月后能够与老师在音乐的指令下对视至少10秒,有时候会用眼神加以简单的语言请求老师或家长帮助以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
在认知理解能力上,个别训练前孩子自己单独不能理解老师的话,沉静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两个月后在音乐的背景下能理解简单的动作,在家长和老师的多次强调和提示下能做出机械刻板的动作。
在情绪行为能力方面,个别训练前孩子行为古怪、易躁,常在不满时推搡老师、家长,不能控制自己,我行我素,愿望没有达成时会大声哭闹;两个月后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安静;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较之前有所减少。
学习态度方面,个别训练前孩子不会主动学习;两个月后比较愿意在音乐中进行游戏,即使协调能力不好也愿意配合,但是前提是家长和老师耐心的、多次的强调和鼓励。
在听从指令能力上,个别训练前孩子除了挨打会哭闹、多次喊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外,其他的指令只能是在家长的协助和老师的多次强调下才能完成;两个月后较之前能够配合老师的指令,乐于和老师选择敲三角铁或是摇沙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