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体协调能力方面,个别训练前孩子身体不协调;经过4个周期的音乐加之节奏和简单舞蹈动作的训练,身体协调能力有所提高。
2.2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包括57个项目,由KRUG于1978年编制)内容包括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行为、情绪、语言、生活自理等5个因子[3]。
干预前感觉39分,行为66分,情绪17分,语言25分,生活自理11分,总分158.
干预后感觉38分,行为59分,情绪10分,语言23分,生活自理11分,总分141.
以上是在对这五名儿童进行音乐干预的前后分别对他们的家长或长期辅导的老师那里做的简单的调查表,然后算出的平均值。分值越大说明负面情绪越多,从这些简单的得数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的变化是:通过为期8周四个周期的音乐干预下,这5名5-8岁的孤独症儿童在行为和情绪上的变化较其他方面是有积极的改变的。
3 讨论与分析
对拥有特殊才能的学龄前自闭症孩子来说,用音乐干预的方法,采取音乐游戏,寓教于乐的手段,确实对其有积极的影响和良性的帮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闭症孩子的情绪极其的不稳定,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乐器的教育学习中,要淡化枯燥无味的基本训练,在稳定情绪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上课开始播放开场歌,用相同性质的音乐作为开场,就是为了通过音乐做桥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要开始上课了。即兴演奏以及孩子们自己演奏打击乐器的阶段,这是教师通过音乐的特殊性与儿童进行的非语言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有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一直不断的重复着,在这个互动阶段,可以让孤独症的孩子们逐渐的发现与人沟通的乐趣,加强其与人交流的兴趣,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中来,让他们充分体会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认同感,发展出他们对人的感情和理解力。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融合法,融合法主要包括:音乐治疗与其他技术手段想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个别治疗与集体治疗相结合[4]。在整个音乐干预的过程中,让家长参与进来,多进行与孩子的互动,在乐器打击练习与音乐故事中加入家长,一起和孩子探索音乐的奥秘和乐器的神奇,一起跳唱。结果发现,孤独症的孩子们在长期的有家长参与的音乐游戏的干预下,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玩更长时间的乐器,也会演唱更多的歌曲,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明显的增加了与家长之间的眼神交流。
4 结论
孤独症的孩子普遍具有依赖性十分强、不能或很少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或是性格冷漠等缺陷,造成了他们脱离社会,不能融入社会中去,同时这些缺陷也会降低社会对他们的接受度。经过两个月孩子的音乐游戏干预,部分孩子已经可以看到稍微的变化,其中表现有不良情绪的减少、与人交流的频率增多、可以简单提出自己要求等。笔者在这里大胆地推测,只要我们正确的掌握他们的情绪,创造好的环境,多一些耐心和信心,长久的音乐干预可以作为干预手段之一让他们更好的恢复、更独立的加到入社会中来。
音乐对孤独症的研究必须依托于研究和干预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上,只有科学的评估手段才能检测出科学的有价值的分析研究结果。但是科学的评估手段有依托大量的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所以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大的方向。在孤独症孩子的治疗领域,医学界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有关于临床的个案研究,也有采用医学知识治疗的文章,医学界有关于把音乐作为手段加入到孤独症孩子的治疗中,但是他们对音乐方面的了解毕竟还是相对薄弱的一项,所以笔者在这里呼吁音乐领域的研究者能积极的运用自己的知识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为孤独症的孩子们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笔者再次呼吁全社会、学校和老师要充分的重视祖国的这些正在饱经风霜的花朵和他们辛劳的父母,只有全社会的人都动起来了,才能帮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祝琴。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6-78.
(2)朱丽叶,阿尔文。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21.
(3)陈美玉。音乐治疗理论应用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Timberlake, E。 M。 , Cutler, M。 M。临床社会工作游戏治疗[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