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急需完善。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以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形式为手段,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但从近年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上岗适应能力快的毕业生,但实际上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把握水平差,尤其是对会计实务的动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切实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理论及动手能力,各有关院校都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理论与实践仍然存在相脱节的现象。如校内会计模拟实验虽然采取模拟仿真的形式,但由于存在实验材料的单一、实验方式的单调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实验效果差。校外实习虽可以弥补校内模拟实验的不足,但由于实习单位接纳的学生数有限,校外实习安排较困难。即使已经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分别设置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在教学环节中,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却相互脱节。手工实验结果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进一步验证,二者的有机关联及相互印证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三)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较弱
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大多数高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会计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少,实验课时明显不足,实践环节系统性较差,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以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形式为手段,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下图:
(一)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组成。实验环节一般结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于课程结束后进行。
1. 课程实验
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和《审计学》等课程。每门课程都可以在教学中或教学后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将每门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的目的。
课程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单项实验或整体实验两种形式。单项实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整体实验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以课程系统理论知识为实验单位进行较综合的实验,以强化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在一门课程中可分别采取两种单独的实验方式,也可采取两种实验方式结合的形式。
比如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等单项实验,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的整体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账开始,到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