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 会计哲学观是指导会计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仅统驭和支配着会计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 是会计精神文化构成内容中的灵魂和最高层次, 而且亦支配和影响着会计规范文化和会计物质文化。又由于会计精神文化本身又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和处于三大会计文化层的最高层, 因此, 会计哲学观无疑是会计文化的最高层次, 对整个会计文化都具有支配和影响的作用。
三、会计哲学观的主要特征与内容
由于会计哲学观是对会计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 是引导会计文化与会计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而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抽象性-以认识会计世界总体为己任的会计哲学观, 因其所涉及的不是会计局部的、具体的、特殊的问题, 而是有关会计世界一切事物的最普遍的问题,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2、思辨性-会计哲学观虽然亦要求以经验为基础, 但又必须超越经验, 以普遍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与方法来反映会计世界, 具有强烈的思辨性。
3、不够确定性-会计哲学观对具体问题的探求不像实证法那样可得到精确的、单义的、确定的结论, 而是可作不同的解释, 不同的人虽然采用同一哲学观, 仍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4、难以检验性-会计哲学观对问题的解释不可能像实证法那样在可控条件下对具体结论可进行实验的直接检验, 因其检验必须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践活动的总和方能奏效。
另则, 会计哲学观是会计意识文化的构成部分, 因而它的形成除却与会计科学一样主要依源于会计存在(会计实践) 外, 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各种会计意识文化如会计价值观、道德观等通过长时期的对会计人员的熏陶, 潜移默化到他们的头脑中, 逐步形成了指导会计人员行为的哲学观念, 因而它的内容亦就有了狭义与广义之别。所谓的狭义会计哲学观的内容就是会计哲学观的内涵所具有的会计世界观、会计方法论和会计认识论, 因为哲学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与认识论的科学。而广义会计哲学观的内容除狭义的会计哲学观外, 还包括会计价值观、法律观、道德观、思想、信念等, 实际上就是囊括了会计意识文化的内容。
笔者认为, 虽然一切会计意识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内容) 都得接受会计哲学观的支配, 甚至可以说会计价值观、会计思想等会计意识文化内容的形式都离不开会计哲学观的辐射与影响; 反之, 会计意识文化的其他内容的发展亦会促进会计哲学观的更趋完善与成熟。但如就以此将会计意识文化的内容作为广义的会计哲学观的内容, 却未免有些不符逻辑。因为一则, 虽然会计哲学观是会计意识文化的构成内容之一, 但却统驭和支配着会计意识文化的其他内容, 是会计文化的最高层次, 会计意识文化的其他内容在会计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不能与之并列; 二则, 会计哲学观与会计意识文化中的会计价值观、会计思想等内容, 毕竟是不同的概念, 如将这些内容作为会计哲学观的内容, 则在内涵上不相一致。所以以狭义的内容即会计世界观、会计方法论与会计认识论作为会计哲学观的内容, 不仅更符合会计哲学观的自身规律, 而且亦更切合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针, 其三大内容的具体构成如下:
1、会计世界观。会计世界观是会计哲学观最根本的观点, 主要包括会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运动是会计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与时间是运动着的会计物质的存在形式共三个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观点, 是研究和解决一切会计问题的起点与基础。会计唯物观认为会计所反映和利用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是一个物质运动过程, 是一种客观存在。因会计就是以货币为计量手段, 通过对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资金运动即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 的事前预测、决策, 事中控制、监督, 事后核算、分析, 然后对外进行会计反映和对内进行会计管理的物质活动。因而客观性即真实性原则就成为了指导和规范会计业务活动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原则。会计的运动观认为, 一切会计事物尤其是会计对象的资金(价值) 始终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其不仅有量(存量与流量) 和结构(来源与占用) 的运动变化, 而且还有静态(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和动态(利润= 收入-费用) 的运动变化, 因而配比性、权责发生制、一致性等原则就成为了指导和规范整个会计运动的原则。会计的时空观认为一切会计事物包括会计信息管理活动过程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 会计运动的空间就是会计核算、报告的范围(空间位置), 会计运动的时间就是会计核算、报告的期间(时间界限)。因为会计信息管理活动既是一个有一定空间范围又是一个有一定时间顺序的运动, 离开空间与时间的会计活动是不存在的。因而会计主体假设、会计持续经营和期间假设, 就成为了会计运动的前提和会计实务处理的基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论会计文化的最高层次——会计哲学观(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