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我国服装市场的价格策略(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显性机会成本因其显然性而较易受到决策者关注,与之相比较,隐性机会成本由于难以量化且经常涉及到的是长期利益,往往由于经营者短期利益的急迫性而易于被忽视。
二、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分析
在我国各大商场中,与其他大部分产品所采取的“明码实价”的价格营销策略相对应,广大服装专柜普遍采用的“打折”的促销手段作为销售商选择的一种价格营销策略,其机会成本的存在也是必然的。为了便于对这种价格营销策略的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进行分析,笔者首先作一个假设:将6折以下的价格策略列为“打折”行列,并以5折为代表;将不打折或者基本不打折价格策略列为“全价”行列,我国商场大部分服装柜台都属于“打折”行列。本文所分析的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主要针对这种“打折”的价格营销策略。 1.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
就服装的价格面值而言,“打折”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果一件标价300元的服饰分别以原价或者5折卖出,则打折的机会成本将高出其收益150元。然而如果该服装只有打折才能被顾客接收,则可以认为“打折”机会成本并不存在。因此,“打折”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并不能以标价和打折价的差价简单推算,而应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估算。据统计,由于对服装“打折”的预期,100名受调查人员中,50名顾客将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而只有37名顾客会在价格高位时购买。以人均1件计算,如果服装全部 “打折”销售,商家将获得销售额(50+37)×150=13050元;如果完全不打折,根据最简单的 “抛硬币”原则,50名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的顾客中将有25名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全价购买,即商家获得的销售额为(50×50%+37)×300=18600元。可见,如果不考虑“打折”所带来的资金的快速周转收益,就服装市场的整体行情而言,“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18600元)将高于其收益(13050元),是不合算的。相反,如果选择“全价”策略,则销售收益(18600元)将大于机会成本(13050元),但与此同时,服装总体销售量将可能减少25/(50+37)=28.7%。如果这种销售量的减少由整个服装市场均摊,则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商家应取缔“打折”营销策略。但有趣的是,如果总体销售量的减少由部分商家承担,则这些商家“打折”的机会成本亦即其采取“全价”策略时的销售收入将迅速降低。比如如果其销售量减少50%,则这些商家“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将降低至(25+37)×300×50%=9300元,从而低于其选择“打折”策略时所带来的收益(13050元),不难理解这些商家将采取“打折”策略追求其市场份额和收益的最大化。依此类推,部分商家“打折”策略将导致所有商家“打折”策略中机会成本的降低,从而使“打折”发展为一种普遍行为。可见,这种“打折”策略往往是大部分商家为获得当前销售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被动选择。
2.服装市场“打折”营销中的隐性机会成本
回顾我国商场服装零售业的“打折”史,早期是各大商场利用各种喜庆节假日(十一、元旦、圣诞、店庆等)打折促销,接着发展为几乎所有周末都要打折,进而发展为每天都有打折的理由。打折的品牌也从低端品牌发展到现在包括国际知名品牌也时不时参与到“打折”行列。折扣的程度也由以前的满200送200发展成经常性的2~4折。笔者认为这种“打折”从范围到程度的不但发展将降低服装企业的品牌声誉,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表现为隐性机会成本的显著增加。首先,“物有所值”是消费者普遍持有的一种购物心理,当商家均以高额折扣销售服装时,顾客会对服装标价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有时会发展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的抵触心理。比如消费者在不打折时购买了某一服装,在还没来得及穿时该服装已降为5折,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潜在的购买欲。其次,消费者往往认为商家销售商品时是盈利的,因此商家“打折”程度的不断增加会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实际成本的合理怀疑,进一步对产品的使用价值产生怀疑。当消费者普遍认为该品牌的使用价值远低于其定价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该品牌的品牌声誉也就荡然无存了。这种品牌形象降低所引起的隐性机会成本往往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我国服装市场的价格策略(2)在线全文阅读。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我国服装市场的价格策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