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完善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措施
(一)提高政府对会计信息行政监管的效率
1.中国要构建合理的监管体制,中国证监会作为最高的监管机构,权力如果过于集中容易产生监管产权垄断,减少社会净福利。应该把证监会设置为行政机构,与此同时,证监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负责,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的监督,同时增加监管过程的透明度,使整个监管过程受到全国人民的监督。由进入式监管向程序式监管转变,弱化形式监管增强实质性监管。
2.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监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权责范围并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真正发挥政府在会计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应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界定财政部门、证监会、审计署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职责和权限,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使有限的监管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监管效率。 (二)健全会计信息监管体制
必须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和内部监管机制,防止政府部门被利益集团所“俘虏”,保证监管的效率。
1.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外部监管。(1)提高证券监管主体的监管效率与监管水平。建立健全证券监管主体内部委托代理机制,强化对证券监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形成一支精干、高效公正、廉明的监管人员队伍,同时加强对被监管者寻租活动的打击力度,铲除证券监管中腐败滋生的土壤。具体说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科学的证券监管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将证券监管人员的绩效与其职位的升迁和其切身经济利益以及精神鼓励挂钩,以提高证券监管人员查处违规的正效用与未能查处违规的负效用;2)建立对证券监管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惩证券监管人员的腐败行为;3)加强证券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与职能培训,提高证券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2)充分发挥法律在会计信息监管过程中的作用。《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会计造假的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增加了可操作性。但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一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对于热衷于粉饰经营业绩,强迫、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编制假财务报告的企业负责人和编造虚假核算资料的会计人员要严格依照《会计法》处理,加大执法力度,坚决予以严惩,从而对会计造假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3)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监督。中国可以设立独立的会计监督委员会,行使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权,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注册、调查、惩戒等。该委员会不属于政府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费。其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申请等发生的费用资金应由各会计师事务所交纳的注册费和年费解决。但是,资金提供者不能干涉独立监管的正常运转。
2.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部监管。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部监管的主要途径就是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的原因:一是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二是国有股东的缺位。前者是造成目前上市公司内部人在企业中高控制率的主要原因,后者则是委托方缺少对代理人强烈监控动机的主要原因。两者的合力造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要解决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另一方面要解决国有股东缺位的问题。具体的措施建议如下:(1)逐步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引导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降低持股比例,创造条件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同时,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和引导基金、保险、养老金机构持股,使两者同步推进。(2)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此类机构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管理和运营,保证企业中确定的国有资本都有确定的、排他性的出资人机构持有,并履行股东权责,确保出资人代表切实到位。(3)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董事会及董事长的职责,规范董事会的构成与议事程序,提高外部董事在董事会的比重,增加合格的独立董事和小股东推荐的董事,以强化董事会内部的权力制衡以及对经理层的监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