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的发展目前还极为短暂,尚未形成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和对投资者保护机制。在整个筹资活动过程中包含了道德风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同时在各种风险关系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关系。股权众筹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平台应当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是投资者与项目方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然而,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如P2P网贷)相比,股权融资平台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较强,正是这种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欺诈风险。
目前,国内股权众筹平台的大多数项目采取“领投+跟投”模式,即通过挑选出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作为项目管理人,带领众多投资者对项目进行共同管理,同时加大对领投人的出资份额,由领投人承担尽职调查、审核筛选、投后管理等一系列任务,加速项目融资成功。这就要求众筹平台对领投人从经验、资质等多方面进行的严格审核,为领投人设置严格的筛选标准。
由于我国的股权众筹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标准的行业规范,众筹平台难以对领投人资质的可靠性进行的认定,相关依据依然不足,通常仅仅根据投资者过去的投资经验进行判定,在这种情况下难以防范领投人与项目方的串通合谋行为。同时由于互联网平台给众多投资人提供了投资渠道,但是关于股权众筹投资者方面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因而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经常与非法集资活动混为一谈,多数股权众筹平台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触及法律红线。在这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中,股权众筹的实践才刚刚起步,相关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是造成国内股权融资监管难的主要原因。
三、我国股权众筹发展趋势
当投资者投资一个项目时,会将投资资金转移到托管账户中。等到项目开始实施,按照投资者的意见,将投资转入企业的基本账户,但是这个所谓的第三方托管账户,是第三方支付机开设的中间账户还是真正的第三方监管账户,还未得到保证。由于企业的规模和主体特征不同,对融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股权众筹平台的运作必须减少科技企业准入条件,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完善资本市场转移机制,扩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外延。我国股权众筹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还不长、相关信息不全等,但随着我国股权众筹运作机制的逐渐成熟和股权众筹规模的扩大,各种不成熟的问题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See Bradford, C. Steven, Crowdfunding and the FederalSecurities Laws Columbia Business LawReview, Vol. 2012, No.1,2012; 27.
[2] 韩国栋, 麦志英. 股权众筹融资的监管逻辑及国际经验[J]. 宁夏社会科学,2016,01:97-100.
[3] 马旭, 李悦. 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面临的风险及法律对策[J]. 税务与经济,2016,03:24-29.
[4] 郭菊娥, 熊洁. 股权众筹支持创业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6,01:179-184.
[5] 胡滨, 郑联盛. 股权众筹促进“双创”的规范化发展路线——以欧洲经验为借鉴[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4:64-68.
[6] 郑联盛,胡薇·国外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基础与监管模式[M]·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我国股权众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