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手术室机动护士的使用
获得手术室机动护士资质的人员主要承担第二阶段中技能培训相关专业的器械护士配合工作,由“一对一”带教阶段的带教老师担任巡回护士工作。手术室前一天进行手术排程及人员安排时,优先选择难度系数较小的手术进行安排。根据机动护士申请情况,由带教老师提前评估机动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及手术配合的难度系数,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安排本专业的机动护士进行配合。
1.2.5手术室机动护士的待遇
在手术室工作期间享受所在科室同级别护理人员待遇的2倍,绩效工资由护理部及手术室共同承担(根据本人表现、工作量、按照护理部及科室机动护士绩效管理方案进行发放)。
1.2.6效果评价
(1)统计机动护士3年聘用期间的调配次数、工作时间、所承担的工作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机动护士对手术室带教及工作满意度的评价:①采用自制量表,由机动护士对手术室的培训及科室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4个等级,<80分为“不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9l~95分为“满意”,96~100分为“非常满意”。
(3)科室对机动护士的评价:
①每年度对机动护士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②岗位胜任力评价:护士长、教学护士及专科指导老师对机动护士进行器械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器械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采用刘佳[3]研制的手术室器械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主要包括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评分标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分为完全没有能力,4分为很有能力,评分越高能力越强。
(4)整体工作满意度评价:采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4(]Minnesota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
短题本,本问卷共有20个条目,包括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3个维度。内在满意度指薪资待遇福利、升迁发展及工作所带来的声誉等;外在满意度指个人对于所处工作环境及与领导、同事间关系的满意程度;一般满意度包括个人专长与兴趣的应用及配适程度,学习机会与工作保障等。该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不确定,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工作满意度越高。该问卷在护士人群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0.85[4],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
1.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
2结果
2.1机动护士一般资料及调配工作情况
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培训
手术室机动护士56人,通过考核37人。其中男6人,女31人;护师21人,主管护师16人;年龄(29.73±2.60)岁。调配机动护士3 185人次,计25 168 h,配合完成手术7 518台次,无不良事件发生。
2.2机动护士对手术室培训及科室满意度评价
手术室机动护士对手术室培训及科室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43±1.62)分和(96.43±1.97)分,满意及以上比例分别占100.00%及91.90%。
2.3手术室机动护士集中培训后各时间段考核成绩比较
手术室机动护士培训结束后、医院内多部门执业满1年、满2年及满3年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得分呈逐年递增趋势,理论成绩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能成绩两两比较除满2年和满3年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1。
2.4手术室机动护士集中培训后与聘用期满时岗位胜任力比较
培训结束后及聘用3年期满,手术室机动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均明显提高,两个时间点比较除自我概念维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5个维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2。
2.5机动护士在手术室执业前后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比较(表3)
3讨论
3.1手术室机动护士可有效缓解手术室临时性人力资源短缺
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提高到2.74,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但随着“两孩”政策的开放,护士大多为女性,临床普遍出现暂时性护士短缺现象。为确保护理安全并有效缓解护理人员孕产期所造成的暂时性人力短缺,我院开始借鉴护士多点执业的管理模式,在医院内实施护士多科室执业管理模式下的机动护士管理。护士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护士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机构的行为[5],可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的短缺,但因我国护士多点执业缺乏科学规划及政策指引,导致护士多点执业存在医疗风险,护士的安全隐患增加、影响第一执业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和护理质量等弊端[6]。为避免以上弊端,我院实施医院内护士多科室执业模式,为手术室招聘机动护士,此管理模式由护理部统筹管理,机动护士和用人科室可实现护士班次的信息共享,从而合理对手术室机动护士实施调配,有效避免了机动护士因为趋于利益所造成的疲劳过度增加的护理风险,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另外本院护士对医院内职业环境比较熟悉,便于机动护士更快更好地适应科室工作。手术室实行机动护士医院内多科室执业模式3年期间,共完成调配机动护士3 185人次,计25 168 h,有效缓解了手术室人力不足的现状。
3.2手术室机动护士的培训模式有效提高了机动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2012年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开展护士培训,从而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7]。同时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再次提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不断提高临床专科护理水平,发展专科护理队伍[8]。岗位胜任力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组织中,促使员工胜任本职岗位工作并在此岗位上产生优秀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的总和,它与组织中具体的工作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岗位的职权、职责、环境、激励和约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9]。护士岗位胜任力指的是护士对各类护理技能、专业成长、终生学习、价值观、评判思维、信息应用及科研教学的能力[10]。本研究对手术室机动护士实施手术室护士岗位胜任力的集中培训和定期培训考核,聘任期间机动护士的理论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能年终考核除满2年与满3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整体处于持续上升趋势,效果明显,培训方式得到了机动护士的认可。护士岗位胜任力是决定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具,本研究对于机动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价结果显示,聘用期满机动护士岗位胜任力中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素质、带教和培训5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培训结束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手术室机动护士培训可有效提高其工作胜任力,保证手术安全,可为手术室机动护士的培训提供支持和借鉴。然而自我概念维度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机动护士从事手术配合过程中,在疑难手术的配合、紧急情况的处理,各主刀医生习惯的把握方面,与手术室全职护士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机动护士自我概念方面的成长和评分,因此应该针对机动护士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的技术指导,提高机动护士的工作自信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机动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