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业劳动强度工作压力大
物流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较高的行业,特别是进入该行业的最初阶段,一般需要掺杂一些搬运等体力工作,部分学生由于择业观的不坚定等因素,对此不能适应,于是产生转行的念头,选择相对轻松的职业。通过对调查学生的了解访谈,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内,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一次就业后的跳槽率比较高。经过调查显示,2010届至2013届的跳槽率都高达30%以上。根据对学生的访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物流行业的社会实践性比较强,对从业人员所具备的从业经验也较多,而当今高校教育中,学生往往忽视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的积累,且专业知识并不是很牢固,在从业的过程中,常常碰壁遇到挫折。因此,毕业生通常在对该行业的业务熟悉后,跳槽机会较多。
2.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多为私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稳定性较差;且在私营企业中,人才竞争也比较激烈,从业压力较大,加之从业工作强度大,许多毕业生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转行从事其他行业。
3.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物流行业的体力劳动,是学生希望通过跳槽另择其他工作的重要原因。而客观上,由于服务行业的相通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转入其他服务行业就业,也是相对容易的。
(三)行业收入较其他行业占劣势
工资待遇是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关注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处于中等水平,实习转正后基本为5000~6000元左右。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还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他们一方面认同这个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认为这个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很辛苦。
调查显示,65%的毕业生曾经在物流相关企业工作,这个比例高于初次就业时的45%相关性比例,更高于目前的33%相关性比例,说明一部分毕业生曾经跳槽进入了物流相关企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同时在就业的过程中,尤其是物流行业,性别歧视现象更为严重。若将研究的调查问项和毕业生性别做交叉分析,可发现男性毕业生曾经在物流相关企业工作过的比例为74%,而女性毕业生仅有51%;这说明男女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差异,其原因也很可能是目前的物流岗位普遍强调体力劳动,因而当性别与择业交叉时这一问题更加突显。
四、结论
总之,当前的就业现状要求,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做起,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积累自身社会实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这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真正亟待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刘小红,王成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2]张曙红,冷凯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
[3]谢五洲,郑浩昊.对高校物流类毕业生就业的冷思考[J].江苏商论,2006(7):56-57.
[4]黎业芬.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及解决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9):79.
[5]史晓原.“物流热”背景下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物流科技,2011(9):35-37.
作者:金鑫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